提高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
2008-09-1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都有了相当大的压力。而公安消防部队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官兵们时刻经受着生与死的考验,其承受的心理压力较之一般职业要大得多。随着消防部队官兵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状况的不断变化,各种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官兵的身心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下面,笔者就如何使官兵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疏导,正确对待和处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谈点粗浅的看法。

目前官兵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是适应性心理问题。大部分官兵是在家庭“温室”里长大的,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他们备受父母呵护、长辈的关爱,可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吃苦精神差,到部队后,所有事情必须自我面对,从而出现了心理上的不适应。

二是自我认知失调。不少官兵是带着很高的期望进入警营的,不可否认,他们在入警前对公安消防部队的了解是理想化的,甚至是模糊的,加之入警后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在头脑中描绘的“火热的部队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说期望与现实产生了巨大的反差,从而出现惘然、烦恼、抑郁等问题。这个问题在部分入警大学生中较为突出。

三是人际关系敏感。官兵从家庭走进警营,生活空间扩大,人际关系便成为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不少同志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有的在对处理人际关系时过分紧张,对别人的评价过度敏感,有的又过分自信,处处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与他人难以和谐相处,不易被人理解,从而感到人情冷漠。这在性格内向、有极强表现欲的同志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四是心理承受能力差。有很大一部分官兵对突如其来的应急刺激,不知道如何防卫,或者说转移,往往表现出惊惶、焦虑、沮丧、抑郁和无助等症状。

二、官兵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人的心理状况往往受所处环境、自身性格、个人经历、家庭状况、家族遗传、生理因素、从事工作、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现象,同时这些因素也对人的心理承受力和调适能力起到一定的影响。下面,从社会、家庭、部队三个方面对官兵心理问题进行分析。

(一)社会环境因素。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价值观念的冲突、贫富差距的拉大和利益关系的调整,造成了人们心理的不平衡感、不稳定感;人际关系的淡薄加深了人们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生存压力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从而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不良社会现象和风气会不同程度地渗透到部队,对官兵的侵蚀和危害加剧。等等这些,给正在成长的官兵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更强烈、更复杂,一些不能正视现实、缺乏适应能力的官兵极易造成心理失衡,产生心理问题。

(二)警营环境因素。由于消防部队肩负使命的特殊性,部队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日常高强度的训练和管理的相对封闭性,都使官兵心理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同时由于基层一些领导干部不注重研究官兵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简单地把心理上的一些障碍,当作“思想消极”、“不服从管理”或“不守纪律”来对待和处理,管理教育手段简单粗暴,更增加了官兵的心理负担。

(三)家庭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正常的、完整的和合理的家庭结构中,子女可以得到父爱和母爱,可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相反,有缺陷的家庭结构则使子女缺乏双亲的爱护、关心、教育,使其人格、自尊心、个性、气质、品质等的形成和发育缺乏必要的环境与条件,导致心理发育受到挫折,较为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缺陷。目前,在单亲家庭或父母再婚的家庭中成长的官兵较多,家庭对他们的心理影响较大。同时,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都比较高,希望子女成龙成凤,但不切合实际的过高期望容易给子女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其次是由于部队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与异性的交往、婚恋成了官兵十分敏感且又不可回避的话题,因婚恋受挫给官兵带来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再次是家庭贫困、家属下岗、家庭纠纷、子女入托上学、转业退伍后的工作安排等等实际困难困扰着广大官兵,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解决官兵心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心理疏导作为新形势下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要补充,对确保部队的安全稳定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坚持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原则,把心理疏导作为思想工作的重要补充和辅助手段,既不能简单地把心理问题看成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问题,对心理科学采取排斥态度,也不能用心理疏导取代政治思想教育。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为培养官兵健康心理提供思想政治保证。

一是从官兵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入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如何树立正确理想、如何选定奋斗目标、如何学习文化知识、如何适应警营生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对待婚姻恋爱、如何维护社会公德、如何料理个人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入手指导,不断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官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把引导官兵处理好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的矛盾作为教育的着力点。官兵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婚恋、家庭发生变故时的矛盾等等。思想教育就是要帮助官兵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努力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三是把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奉献观念、成才观念、竞争观念作为教育的落脚点。目前在少数官兵中出现对政治进步看得轻、对奖励处分不在乎,重实惠、轻精神,重关系轻实干等不良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把引导官兵树立奉献观念、成才观念、竞争观念作为落脚点,克服各种不良心态,净化、优化官兵的心理环境。

(二)加强官兵心理素质教育。

一是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把心理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定期开展心理学知识讲座和心理调适方法的训练。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岗位人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交往、成长进步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心理辅导,掌握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的一般方法,把消极的心理转换为稳定、积极的心理品质。

二是结合日常工作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在平时的军事业务训练中,进行一些高强度、高难度训练,不仅是技术和战术训练,同时也是一种心理训练,能有效提高官兵心理承受能力,擒敌拳、翻越障碍、器械训练等可以提高官兵的感知能力、协调能力、意志力、心理承受力和心理耐力。在管理工作中,可以结合公差勤务的分派,日常工作的安排,条例条令的贯彻,有目的地对官兵进行心理训练,比如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战士创造锻炼机会,使其克服交往心理障碍;通过组织临时集体来完成某项任务,训练官兵的心理自控水平和协作意识;通过各种评比、竞赛强化官兵的竞争心理。同时还可结合文化体育活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当官兵感受到压力、心理失去平衡时,参加文化体育活动,可以使心理能量得到适度释放,从而恢复心理平衡。

(三)加强社会保障,解除官兵的后顾之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以在压力事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链条的两个环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官兵存在的主要“后顾之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困难;二是家属下岗待业、子女入学;三是经济负担重;四是退伍、转业安置难。这些现实中的实际困难长期困扰着官兵,给官兵的心理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做好后期保障工作是解决官兵心理问题的重要举措。

(四)建立心理健康支援体系。

公安消防部队面临着很多危险,承受的心理压力不容忽视。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援体系,势在必行。这方面,有些单位已尝试开通心理咨询服务热线,专门为官兵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有些单位专门建起了心理拓展训练基地,让官兵释放压力,正确应对工作、学习、生活、训练等方面出现的心理不适,避免官兵情绪出现反常波动,发生过激行为。

(五)注重为官兵营造良好的警营环境。

环境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巩固团结友爱的内部关系,了解并正确地处理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健全基层民主生活制度,疏通民主渠道,虚心听取官兵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坚持科学管理、科学施训,部署工作、下达任务要充分考虑基层官兵心理承受能力;尊重官兵正当需求,改善基层物质文化生活,对培养官兵良好心理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来源:中国消防在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