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自尊”漠视“生命”
2008-09-03

      在心理学家看来,处于13至14岁、15至18岁之间的孩子正处青春期、少年心理两个危险期的过渡之中。孩子们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追求“轰轰烈烈”、看重“自尊”却漠视“生命”……

    长大会突然手足无措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研究和教育的专家说:“看到这两天的媒体报道,我只能说,作为成年人,我们对孩子们心理教育的工作做得实在太少……我的工作做得不够好。”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叶说,“她的孩子们”不少,尤其是处在15、16岁这一阶段的孩子。无论从小学升入初中还是从初中升入高中,一些一贯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往往都会面临如何与他人相处的问题。与童年相比,青少年的接触面扩大,交往的人也越来越多,面对来自不同背景的人群和突然复杂起来的人际关系,令长期埋头书本的他们突然手足无措。在新学期学生自杀事件就有这样的原因。

    让学生正确面对死亡话题

    而从事青少年心理研究的专家也认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对于死亡一类的“敏感”话题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这让学生很难培养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

    “新学年,新环境,一旦同伴因为升学而分开,孩子们内心的困扰就没有了疏导的渠道”,林叶说。在中国,很少有家长能够成为和孩子无话不谈的朋友,除了学习和日常的生活,家长与孩子们的对话很难找到共鸣,孩子对家长也缺乏最起码的信任。

    想获得成人一样的地位,却又从思想上、生活上依赖成人;想让他人了解自己,却又不愿把心里话讲出来;有一定的是非观,但又不能准确地理解社会上的某些不良现象,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令青少年产生许多消极的心理情绪,有的孩子甚至就选择了自我放弃。

    专家们建议,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家长们要多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比如感觉很孤独,持续两、三个星期不开心,以前很感兴趣的事情也不想做了……家长如果不能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也可以鼓励孩子们学会交朋友,学会倾诉,哪怕选择父母以外的任何人。林叶说:“同龄的伙伴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不良情绪最好的宣泄对象!”

    上海正高度重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据新华社报道,近年来,上海高度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生命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上海市科教党委德育处副处长邹竑表示,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生命教育体系,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

    几年前,上海颁发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构建分层递进的生命教育内容体系,帮助青少年正确处理“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健康人格。

来源:文新传媒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