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残疾患者需要心理抚慰
2008-08-21

    前段时间,宁波江北区白沙街道正大社区的肢残人周天宝感到很“抑郁”,年过五旬孤身一人的他,过去很少与人接触。上半年,江北区残联免费为他安装了一只价值1.7万元的进口假肢,可装上假肢后,老人总是疑神疑鬼,感到假肢质量不可靠,害怕走路时假肢会突然断裂让他摔伤。

  针对周天宝老人的这一“心病”,江北区残联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诊断结果显示:老人患有中度抑郁,需要心理疏导。专家建议残联,在老人每次怀疑假肢质量有问题时,应立即派人上门维修,即使假肢没有任何问题,检修人员也要煞有介事地忙乎半天,让老人感到自己的意见很受重视。3个多月后,学会重新“走路”的老人慢慢地不再疑神疑鬼,心情也开朗了不少。

  江北区共有残疾人1.5万人。今年初,百合花心理咨询中心针对该区残疾人进行了一次抑郁情况的心理抽样调查。通过半年多的数据分析,调查结果显示,49.5%的受调查残疾人患有轻度及以上的抑郁症状,部分人群需要得到专业心理抚慰,其比例高于健全人的一倍以上。

  调查结果显示,在残疾人中没有抑郁症状的比例为27%,分析表明,心理健康的残疾人多为创业成功者,且家庭幸福者居多,他们幸福感相对强烈。另有23.3%的残疾人正常但不快乐,调查显示,他们多为有稳定的工作,但生活上缺少照顾或无伴侣等不同情况。其余受访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特别严重者为14.5%,多为独居和重度瘫痪的困难残疾人。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群体中比例较高为67%,年轻人相对较低为42%,男性抑郁的比例略高于女性。

  近半数受访残疾人有“郁闷”症状,具体表现为对生活缺乏信心,不善于与人沟通,或对自身现状不满意。专家认为,残疾人的生活与工作往往会遇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消极的念头,使他们不同程度地抑郁。事实上,在问卷调查中,愿意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和愿意参加人际关系辅导的受访者占到65%以上,而这个比例与残疾人抑郁情绪障碍的比例基本吻合,这说明残疾人均有很强的自省能力,他们渴望得到外界的心理抚慰。

  针对这一调查结果,江北区残联日前已邀请专家,着手编写《残疾人心理健康》手册,并对社区干部和残疾人工作者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培训,以确保残疾人随时随地得到心理呵护。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