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在线讯(记者赵宇清 摆雪报道)“你真烦人,也不出去挣钱,你要呆在家里,我就搬出去租房子住……”暑假刚刚开始,15岁的儿子就给母亲一个下马威。
7月14日,这位母亲打进乌鲁木齐晚报心理咨询热线2628605求助说:“每次我打儿子时,儿子就会哭着任我打,直哭到脸色发白、喘不上气来……但他不听话时,不打他我就感到特委屈自己,我感到自己进了一个怪圈出不来了,你们能找位心理专家帮帮我吗?”
7月18日上午,心理专家顾问团成员之一———国家中级心理咨询师、新疆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乌市高级中学心理教师严林峰,分析了这位母亲陷入怪圈的原因,并尝试帮她走出这个怪圈。
“不打孩子,我觉得特委屈自己”
“严老师,有时候看到孩子不听话就特想打他,自从孩子出现被打后喘不上气来,我就不敢打了,但是不打孩子觉得自己委屈,打了感到自己特对不起孩子,我感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
当天,这位母亲来到位于团结路的严林峰老师的心理咨询室后,就开始讲起自己的苦恼来。
这位母亲就是孙玫(化名),她说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自己又总是感到很烦躁,生活一团糟,也没有时间去管孩子,记得以前开家长会只要听老师说孩子不上课,学习成绩差,她就会特别生气。
“一次家长会后,我回到家就用皮带抽打儿子,儿子被我打的浑身又青又紫的,最后孩子趴在地上对我说:‘妈妈我不行了,我喘不上气了……’当时我也吓坏了,从此就很少再打儿子了。但儿子不听话时,我不打他又会觉得自己特别委屈。你说我是不是有心理毛病?”
专家解析
这位母亲自己内心有一些心理问题没有很好地处理,比方说有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而这些消极的情绪也是一种心理能量,如果找不到出口就会出现情绪烦躁的现象,对于母亲来说,她会认为教育孩子的失败就是自身的一种失败,这种挫败感造成的攻击倾向就会直接指向孩子。
人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在身体或心理受到一些伤害后,就会无意识地去逃避。有时候也会选择对象发泄这种不良情绪,这位母亲打孩子可能就是为了发泄不良情绪。
恐惧童年埋下暴力投影
当严老师问到孙玫小时候的事情时,她迟疑了一下说:“我出生在内地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因为妈妈家里比较穷,爸爸家富,所以爷爷总是觉得妈妈高攀了他家,无论妈妈做什么,爷爷都不高兴,而我爸爸又是那种很孝顺的人,只要爷爷一不高兴就会指使爸爸打我妈妈。我妈妈一直到1998年去世前都在挨打,特别可怜。”
“小时候只要看到爸爸打妈妈,我就会替我妈出头,和我爸爸吵架争论,但最后都是以被爸爸暴打一顿为结局,可我从没后悔也从不向他认输。而且小时候我就暗暗地想,以后一定不能找一个像爸爸的老公,否则自己一定会与他争出个高低来。”
专家解析
首先,一个人小时候的家庭情况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孙玫小时候因为家庭不幸福,以及和父亲感情不好等原因,所以导致她心理发展上存在了一些缺陷,如生活中她会觉得自己经济条件差,害怕家人离开自己,这些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其次,一个正常人的心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的,但由于她因为幼年家庭的不幸福导致她心理并没有真正成熟,所以她内心渴望自己的无所不能(比如教育孩子、挣钱养家、支持丈夫等)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会让她变得渴望通过儿子的成长来改变和帮助自己,但是儿子的不听话和学习不好,会导致她心中这种差距的增大,在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和正常解决问题途径的情况下,她的情绪会越来越坏,从而导致更加渴望通过打儿子来改变这种现状,但现实中这种方法往往事与愿违。
家庭矛盾诱发打人怪圈
“你什么时候开始打骂孩子的?”在严老师的提示下,孙玫想了想说,“可能是在1997年的元旦。”
“那时婆婆从老家来乌鲁木齐住在我们家里,一天因儿子学习上的事,我就开始骂儿子,结果婆婆生气了,说我是在骂她,并回到她妹妹家里去了,婆婆妹妹家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把我一顿骂。”
“还有就是丈夫回来后却让我去向婆婆赔礼道歉并接她回来,我当然不愿意,他一把抓住我的衣领就把我摁在墙上,那时突然就觉得有两股气从我身体里飞了出去,一下子就感到没劲了,瘫在地上了。
孙玫说,也就是在那天晚上,她开始做噩梦,从此经常是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心情更加烦躁不安,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儿子不听话,再加上孩子的爸爸不在身边,所以她就想通过打孩子来消除烦躁情绪。
专家解析
在和亲人吵架后,一般人都能很快的恢复正常关系,但因为孙玫特殊的人格特点,在家庭中她要比其他人更加脆弱敏感,遇到事情后她不能够承受,而周围又没有人能够帮助她解决,但内心又特别好强,所以她会把和丈夫吵架这件事无限放大,再加上自己童年的经历,当遇到孩子的学习等问题无法解决时,这些积累的心理问题就会表现出打孩子这种宣泄的行为。
当这位母亲在无助的情况下打了孩子后,她就会认为自己对孩子尽到了责任,否则她会认为自己对孩子不负责任。在这种潜在的心理暗示下,这位母亲出现“不打孩子就觉得特别委屈自己”的说法就不足为怪了。
专家支招:帮她走出怪圈
让孙玫生气的是,平时遇到问题丈夫总是推给自己解决。说到这儿她举例说:自从孩子上初中后就特别爱美,上星期她刚给儿子买了一身衣服,可这星期儿子又说要买衣服,我说家里生活困难,而且刚买完,没什么必要再买,可他爸爸却当着孩子的面对我说“儿子要买衣服,你看着办吧!”你说我该怎么办?
让孙玫更加不解的是:儿子总嫌自己在家闲着,而他父亲却一人辛辛苦苦在外面打工挣钱,所以现在儿子动不动就让她出去打工挣钱。
孙玫说:“我也想出去打工挣钱,但出去打工总会莫名其妙地对人发火,所以不是被辞就是自己辞职,无论什么工作总是干不长。就这样辞了工作又找,找了又辞,反反复复不知道多少回了……”
孙玫想知道,为什么有时儿子会那么烦自己呢?
孙玫说,有一天晚上很晚了儿子还没回家,她在睡觉前给儿子的房间留了张纸条说:“孩子,你不能这样下去了,每天黑白颠倒怎么能过正常人的生活,怎么能成功?”
晚上儿子回来后给她回了一条短信说:“妈妈,我感到自己生活的太累了,现在我想过正常人的生活,打算搬出去,你不要再管我了。”
孙玫说,她不知道为什么孩子那么特别想逃离自己。
专家解析
当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生活时,通常就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而一旦生活不受自己的控制时,那么这个人就一定会感到焦虑。而孩子的现状对于母亲就是一种失控的状态,所以才会经常感到烦躁不安。
孙玫能意识到打孩子是错的,这点很可贵,一个孩子如果被管教的过于严厉,长大后一种可能就是很顺从,依赖性很强,没有自己的主见,做事缺乏自信心,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会表现得非常叛逆,老是和正常的秩序对着干,比如学校不让上课睡觉,他就偏偏要上课睡觉。所以遇到孩子逆反的问题也并不见得是件坏事情,特别是不能一味地打骂。
在家庭中,孙玫对孩子管的比较多,以前孩子小,还没有反抗的力量,现在孙玫的儿子正好开始进入青春期,随着孩子自我意识和成人感的发展,孩子开始反抗束缚自己成长的力量,所以孩子第一个反抗的对象就是家中强势的母亲。这些都不是大的问题,孩子能表现出这种行为,是正常的。孩子想一个人生活,母亲可以和他定一个目标,如果他能完成,表现出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母亲就可以适当放松对他的管束,否则母亲就需要进行一定的管束。
现在孙玫要走出打孩子的怪圈,就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首先她需要尽快恢复正常人的生活,比方说找一个工作,平时在家要给孩子一种积极乐观的感觉。其次孙玫平时不妨找一个能在心理上支持自己的人,经常和她谈谈心,把自己遇到的问题都说出来,给自己找一个情感发泄的出口,同时学会建设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早日走出这个怪圈。
来源:乌鲁木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