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提供秸秆纤维 综合利用专利技术
2008-07-28 来源: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胡明慧)今年71岁的王甫老人,是多年从事化工高分子研究的科研人员。为了让自己多年来潜心研究的秸秆纤维综合利用的成果能够转化成生产力,同时也改变我市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的状况,几天前他将相关信息公布到铜山县科委的网站上,无偿向种植山地玉米的农民提供秸秆纤维综合利用的专利技术成果,帮助农民实现玉米增产。
王甫老人从1989年开始,就从市科技局接过了秸秆纤维综合利用的科研项目,这是当时国内科研难题之一。为了完成这个课题,王甫老人退休后依然没有放弃对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2000年,王甫老人的秸秆纤维综合利用项目通过鉴定,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其中工业用秸秆纤维成型机及技术、秸秆纤维洗涤水成型固体与液体肥工艺等均十分成熟,为秸秆纤维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然而秸秆纤维综合利用的专利技术并没有获得实际应用。看着每年麦收季节政府都要下文禁止秸秆焚烧,但秸秆焚烧却愈演愈烈,王甫老人坐不住了,2006年他和几位同伴开办了海燕制浆水处理厂,并承包了8000亩土地。制浆厂运用生态平衡法生产秸秆纤维造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富含各种养分的纤维洗涤水直接灌溉农田。经过测算,8000亩农田基本上不需要使用化肥,每亩增产达到100公斤。为了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受益,也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后,王甫老人决定将相关信息登载到铜山县科委的网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