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施让残疾人出行更方便。 本报讯 近日,新会区在公园路一带的人行道上铺设导盲带,工程将于近日完工。铺设导盲带后,将方便残疾人在此休闲娱乐。据了解,该区还将在冈州大道铺设三面无障碍通道,今后新建的道路等也将配套无障碍设施。 公园路新增导盲带 会城公园路一带是新会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天都有许多市民在这里散步、休闲娱乐,当中包括一些残疾人。 公园路一带的导盲带建设不是很健全,有部分路段没有设置导盲带,给出门休闲的残疾人带来了不便,为此,新会区在公园路的两边人行道上铺设导盲带。据介绍,这段导盲带有1200米长,工程将于近日完工。不少残疾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大大方便了残疾人出行,希望有关部门今后能在城区增加更多的无障碍设施。 残疾人出行难 其实,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在会城街道的人行道,大部分没有铺设导盲带,公共设施没有设立无障碍设施,残疾人感觉出行难。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会城主要街道大部份没有铺设盲人导向带,有些地方上下十几级台阶也没有专门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在知政路,记者在人行道上走了100多米,没有发现一个可以供轮椅上下的坡道,而且人行道不足1米宽,轮椅根本不能通行。 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新会区约有残疾人3.6万人,这些残疾人不是不想出门,而是不敢出门。二级肢体残疾的亚福告诉记者,会城大部份地方没有无障碍设施,出行十分困难,常常需要路人帮忙。 逐步完成城区无障碍设施 新会区政协委员林彤表示,之前,新会区新建、改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大部分没有设立无障碍设施,应该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改造的也没有进行改造。作为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会城,大部份街道的人行道绝大部分没有铺设导盲带,所有交通道路的红绿灯没有装配盲人过街蜂鸣器,给残疾人出行增加了不少困难。 林彤建议,在今后兴建所有的公共场所、建筑物,区政府应督促规划、市政、建设等部门在规划、设计、施工中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规定,抓好无障碍设施建设。以点带面,有所突破,逐步完成城区无障碍设施。 记者从新会区市政局了解到,除了在公园路一带新增1200米三面无障碍通道之外,还将在冈州大道中红绿灯至名人广场铺设1600米长的三面无障碍通道,除铺设导盲带,还设立专门供轮椅通行的坡道等。 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有些人行道不够宽,要考虑让市民方便停摩托车,所以不能铺设导盲带,但在今后新建、改建的城市道路,将会考虑设立无障碍设施,逐步完成城区无障碍设施。 (文/图 本报记者 谢富瑞) |
《江门日报》2008-7-15日 D3版 【 江会城事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