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是“教育”毁了孩子?
2006-12-09
 

转贴 (王金战 原创)

 

人才资源是国家的第一资源,高考——中国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必然影响到国人的素质甚至民族的兴衰,所以高考政策的实施必须对国家的前途负责。真正的素质教育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而不是高分的考生。当人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后,高考作为素质的一部分自然会水到渠成,水涨船高。

 

然而,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教育方法却正在摧毁我们的孩子……

 

从学校方面看,学校追求好成绩无可厚非,但不应该把挤占学生时间,把无限度地增加学生负担作为主要手段!当前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教育的改革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改革,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诲人不倦的精神很可能会产生“毁人不倦”的结果。中学阶段本是一个人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当众多的富有责任感的老师打着为学生负责的旗号把众多的课业负担强加给学生的时候,处于弱势的学生也只有放弃自己的所有爱好来完成老师的作业,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童趣,把珍贵的生命消耗在无用甚至是无聊的重复的题海中,其后果便是一大批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当每个学校都这样做的时候,便培养了一代没有个性的人,这对一个民族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从家长方面看,几乎每个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当家长们把所有美好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一个孩子身上的时候,也就不敢拿孩子当实验,明明知道有些做法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但当看到大家都这样做而且好多孩子因为这样做便取得了好成绩,也就不再顾及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了。许多家长不考虑孩子的特长和爱好,盲目跟风,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特长班,学生本来课业已很重,但周末更累,家长们陪着孩子奔波在各种培训班之间,增加经济负担在所不惜,而他们有所不知,这样的做法由于给学生施加的压力太大,极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厌学,从而过早退出竞争。请看一位台湾教育专家总结的使孩子变笨的十个“高招”:

1.  过分苛求。

2.  处处干涉。

3.  追求完美。

4.  看重高分。

5.  父母不和。

6.  不准发问。

7.  事事代劳。

8.  限制游戏。

9.  鼓励听话。

10.  拔苗助长。

我不得不相信,许多家长由于理念错位正在不停地使用以上“高招”,可悲的是他们还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所以我说许多孩子前途丧失往往不是败在孩子手里而是败在家长手里,但哪位家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从社会方面看,网络、电视、手机等本来可以被当成工具来为人类服务的东西,却用其负面作用不断影响到青少年。学习本来是需要平心静气的,宁静才能致远。可当青少年被大量的诱惑包围时,便对社会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的家长、教师、学校显然没有太充分的准备,采取了大量的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教育本来是一门科学,所以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待。但我们看到的是谁都可以对教育评头论足,似乎谁都是教育的行家,一般百姓这样做倒无关大局,但当政府官员也这样做的时候,教育便在这各种干扰中迷失了方向。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就是在这种困惑中摇摆不定。再摆上几年,一代孩子又会错失良机。

 

从当前现状看,我们的孩子在震耳的减负声中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作业越来越多,童年越来越短,考分越来越高,能力越来越低。有一次与一位德国的中学校长交流,谈起两国中学生的特点,这位校长就说到:中国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世界一流的,但你们却不得不拿自己的钱买我们生产的东西。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学科竞赛中获得的金牌越来越多,多次排名世界总分第一,充分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但我们离诺贝尔奖却越来越远!

 

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深知教育的弊端所在,但正是因为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才不能只是抱怨。我无力改变教育的形式,但我完全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营造一片创新的气候,为困难重重的中学教育注入一份活力,闯出一条新路。人们没法改变冬天的气候,但一个塑料大棚就可以让人们享受到春天的蔬菜。

 

 

 

附:

 

    王金战,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学教育示范工程”课题组成员。现任北京人大附中副校长。

 

    王金战从教25年,长年担任高中班主任。历任山东沂水一中政教主任,青岛二中教导主任,山东临沂华盛实验学校校长等职。

 

    人大附中近年来在北京高考竞争中的声望越来越高。而王金战作为人大附中副校长面对当前的高考却叹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深知教育的弊端所在”,“无力改变教育的形式”。我们也同时看到,他“正是因为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才不能只是抱怨。” “我完全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营造一片创新的气候,为困难重重的中学教育注入一份活力,闯出一条新路。人们没法改变冬天的气候,但一个塑料大棚就可以让人们享受到春天的蔬菜。”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