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他撑起残疾女儿一片天
2008-06-14


 
苏州热线 2008-6-14 11:08:44 来源: 城市商报 

 
    在常人看来,成年的女儿给父亲倒上一杯水,捶上一会背,做上一顿早饭,也许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而对于网师巷社区的瞿老先生来说却是生活中最值得纪念和最开心的事情。昨天,就在父亲节即将来临之际,女儿的一声“爸爸”,让瞿老先生感到最大的满足。
    父亲的责任就是义务
    ——37年不变的是父爱
    瞿老先生今年67岁。37年前,女儿降临的喜悦还未好好享受,一张写有先天性脊椎S形侧弯的诊断书仿佛一座大山压在了这个家庭。医生说“多种病变、终身残疾、智力低下”将终身伴随着孩子。而今,37年过去了,瞿老的女儿不仅坚强的生存了下来,还能读书识字,并具备了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
    “子女的残疾不是孩子的过错。”瞿老一直这样提醒着自己和家人。发现女儿得病后,瞿老先生放弃了在部队优厚的待遇回到苏州,全心照顾女儿。之后的岁月里,父亲背着女儿踏上了漫漫求医路。“先天性脊椎S形侧弯使脑垂体部分流失,最终导致智商降低。”无数医生、专家相同的定论一次次浇灭了他的希望。
    “残疾不残废,求医不成也要让女儿生存下去。我们不管,将来孩子就是社会的负担。”这个信念几十年来一直支撑着瞿老。长辈反对,妻子不放心,朋友说就让孩子在家算了,但到了孩子该入学的年龄,瞿老硬是“狠着心”、“求着学校”将女儿送去了正规的小学和同龄的孩子接受一样的教育。“孩子先天性驼背,个子长到1米39就再也不长了,学习也跟不上,自尊心受到伤害,我也舍不得啊。可只有在普通的学校上学,才能成为一个和别人一样的普通人,所以这学一定要上。”瞿老先生的眼圈红了。就这样,父亲每天带着残疾的女儿往返于学校和家里,风风雨雨一带就是六年。由于身体原因,孩子在学校不敢上厕所,父亲每天中午都要第一时间接孩子回家上厕所。瞿老先生至今仍记得学校到家一共要走1200步。
    父亲的肩膀就是支柱
    ——37年延续的是生命
    如同医生当初料想的一样,四五岁时,女儿的疾病导致了很多并发症:心脏病、呼吸道疾病、严重的缺钙、容易晕倒等。当年,很多人劝瞿老放弃或是把女儿送福利院,“女儿是我生命的延续,我怎么舍得放弃她。”在瞿老的记忆里,已经记不得多少次深夜里背起高烧不退、呼吸急促,甚至是陷入昏迷的女儿一次又一次敲开医院紧闭的大门。
    1986年,为了控制孩子的病情,医生决定为孩子做一次大手术。术后的22天里,瞿老先生日夜守护在女儿的病床前,无论白天还是黑夜,眼睛始终盯着女儿,都没有合眼睡过一夜。望着满身裹着厚重石膏的女儿,父亲唯有守护。一天深夜,瞿老先生忽然发现女儿呼吸急促,脸色发紫,连忙呼唤她的名字。思维简单的女儿虽然摇头说没事,但出于对女儿的了解,出于父女连心的默契,瞿老先生知道这是反常的现象,立刻用剪刀撕开裹在女儿身上的石膏,然后立即叫来医生。“石膏裹得太紧,由于智力原因孩子无法表达不适感,好在有父亲日夜不离的看护着,不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医生这样说。术后恢复的2个月里,瞿老先生变着花样给女儿补充营养,替女儿擦身、喂饭。“孩子和我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只有我最了解她,给别人照顾我不放心。”瞿老说。
    多年来,瞿老先生的坚强和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由于多年来的劳累和紧张,他在1989年被诊断为癌症患者。
    “身体病了,但信念上不能倒下,我倒下了,孩子怎么办?”靠着这样的信念,瞿老先生一直和女儿共同坚持到了现在。其间,父亲一次又一次把女儿从生死边缘上拉回,而对于自己的身体,他总是放在第二位。
    父亲的坚持就是胜利
    ——37年创造的是奇迹
    “爸爸,我为什么那么笨?考试成绩总那么差?”上学时女儿总用失落的语气问着父亲,然后用头使劲撞着门框。每到此时瞿老先生内心总是一阵酸楚。
    瞿老先生年轻时上班很忙,但他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陪女儿一起看书学习。为了提高女儿的阅读能力,父亲坚持每天陪女儿读书看报,无论是童话故事还是科学画报,只要是给女儿看的,父亲事先都会看上一遍。不认识的字,父亲陪着查字典,从读音到字意,再到组词造句,一个都不能少;为了锻炼女儿的交流能力,父亲每天都要和女儿谈论报纸杂志或是电视上的新闻。
    “要是有一天父母不在了,女儿怎么生存?”瞿老先生一直这样问着自己。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锻炼女儿的自理能力。烧水、煮稀饭、蒸鸡蛋、烧泡面,父亲手把手地教着。锅子烧破了、稀饭煮焦了、衣服弄湿了,甚至女儿发脾气乱扔东西时,父亲都不曾指责,只是默默地收拾干净,然后继续重复训练。
    37岁的女儿,只上过6年的小学,但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如今读书表达能力可以达到初中以上水平。在生活上,也是父母的好女儿,每天早上起来给家人做上一顿简单的早饭,然后按时提醒父母什么时候该吃药。前些日子,瞿老先生腰疼的老毛病又犯了,躺在床上十几天都不能起来。懂事的女儿每天都将饭菜送到父亲床边,用吸管给父亲喂水,用自己矮小的身体支撑着父亲刷牙洗脸。
    邻居们都说:“这样的孩子要是放在其他人家,肯定就成废人了。”瞿老先生用父爱为严重残疾的女儿支起了一片天,用父爱诠释了现实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奇迹。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