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就说,一定要聊聊前线记者的心理辅导问题。因为我已经听到了太多从第一线回来的记者出现心理症状的消息——既有我的同事,也有其他香港同行。
最普遍的现象是:晚上睡不着觉,吵着要回灾区,总觉得有很多牵挂。对此有些媒体先是婉绝,再安排心理医生,有些为了满足记者的心愿,只得安排他们再次出征。
如果你问我:作为一个媒体管理层,你会采取哪种方法?我想我会倾向于前者,因为在采访结束后,还不能从亢奋状态中冷静下来,这不是个好现象。
记者自己当然不会察觉,他们往往一听说要接受心理辅导,就会显得非常抗拒。但如果这种心理压力得不到舒缓,必然会影响日后的工作和生活。
不过,这些还不算特别严重的情况。有的同行在回到香港之后,情绪极不稳定,无法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人甚至打电话给生命热线,透露了轻生的念头。诊治的结果是:患上了抑郁症。还好发现得早,马上进入治疗阶段。
在灾区采访时,一个比我晚差不多10年入行的记者问我:目睹如此的灾难和惨状,我是如何把自己抽离出来的?我告诉他:很重要的一点,是记得自己的职责,不要让自己深陷于悲惨中。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理智和精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从灾难中寻找出具有普遍价值的东西。
这样做听上去很难,其实要做到并不难。你只要记得:我是记者,我的天职是记录发生的事情,挖掘还没有被发现的问题。在惨象面前不要陷入悲伤,而要学会从中领悟出生命中更有价值的东西,学会更好、更有意义地活下去。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表达得是否清晰,也不知道小同行是否明白我的意思。我一直觉得,这是一种悟性,不是别人教会、而是要自己去感悟出来。每个人价值观的不同,决定了感悟的不同。
在灾难中,记者充当的是揭示和记录的角色。但有些记者或媒体却把灾难当成表现自己的机会,企图在受众面前扮演主角。这种心态会使他们的同情心和悲天悯人的情怀,马上变得可疑起来。
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受众都相当单纯,看不出来媒体的用心,反而给予媒体更大的尊敬,使后者满足了虚荣心。这样媒体和媒体人肯定不会出现那些同行和同事的心理困扰,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比任何人都严重。更可怕的是,很多时候,这样的用心只有自己才会知道。因此,自律和自省,靠的就是这些媒体和媒体人自己的良心。
来源:外滩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