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法国资深精神科医生、资深精神分析家 Marie-Lise LACAS女士,在法国精神病学界、精神分析学界享有盛名。近日,我们就中国的汶川地震谈的灾后心理援助问题,征求她的建议。Marie-Lise LACAS女士很坦白地谈了她的观点,现整理如下,供国内同行参考借鉴:
事实上,我并不认可欧美人士在灾后的心理干预的观点和做法。一切心理援助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社会传统做法,这是第一重要的事情。西方人在个人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心理援助上更是与集体主义精神格格不入,把灾难看成是“个人遭遇的不公正的事件”,这很糟糕。
若干年前,有一个病人在我这里做接受治疗,她遇上了发生在巴黎的恐怖主义袭击,成了受害者之一(巴黎曾有过一段“黑色”时期)。她被安置到了“心理援助单人病房”,其结果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很不好。
原因是,这样的干预将集体因素完全排除,病人自始自终都有被迫害感并得到人为的强化……恐怖袭击不是一个自然灾难,在这次四川地震的情况下,集体因素更不应该被忽略!能够帮助人们的,不是自怨自艾的个人主义,而是集体主义的情感,以及由此而有的互助。
我本人经历过强烈的地震,那是在阿尔及亚,那里也是地质不稳定区域。那时候人们根本不知道还有心理干预一说!我在那里所见到的、行之有效的心理支持就其本质而言是受灾人群的互助,无论是通过宗教的归属还是民族的纽带。
我相信集体主义的情感在中国尤为重要。无疑,集体主义是传统的精神价值的基础,对于今天在中国的男人们和女人们而言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灾后有国外心理援助团队进入中国,当然首先应该在人道主义救援的框架下、在中国政府的授权和协调下进行。我怀疑目前以个人的名义前往不太现实。不过,不管怎么样,最重要的是要以“中国的”方式去做。
目前,受灾人群急需救援物资,之后,才是将这次灾难与他们的个人的历史、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的工作在于后者。
幸存下来的人们会问许多问题,为什么是我们活下来了?为什么至亲的人却走了?等等,人们的内心将为此备受折磨。(二战期间在集中营里幸存下来的人们就表现出来这些问题)。我们将与这些幸存者一起工作,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