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阿姨(右)与人将张大爷推到院子里溜达。
88岁的老倌腿部有残疾,出入要坐轮椅,还有个残疾儿子在一起生活,两人生活均不能自理。6年来,一位好心阿姨不计报酬地精心照顾,才使父子俩能愉快地生活着。
而为照顾高新区康宏社区张伟君老人和儿子生活,好心人施阿姨甚至没时间照顾自己的孙子、孙女。
父子生活难自理
走进康宏小区20栋的院坝,就看见一残疾男子坐在自制的铁车上,手脚在不停地抖动着。院坝居民介绍:“这就是张伟君老倌的儿子张泽辉,已经45岁了,是一级残疾。这孩子平时手脚乱抖,属于那种放在他面前一碗饭,都没本事吃到肚里的人,每次吃饭都要施阿姨喂。”
走进张伟君老人在一楼的家,老人正坐在床上休息。他今年已88岁了,祖籍是四川岳池,来昆后在模具厂上班,老伴已去世多年。以前在东寺街敬德巷居住,因为拆迁才搬到康宏小区。老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去世早,另一个在老家靠低保生活,只是听觉都还好,因为几年前摔了一跤,导致不能行走,连穿衣、吃饭都困难了。平时端碗水手就会抖成一片,最后一碗水都泼洒出来,喝不了几口。
阿姨精心照顾六年
无奈,为照顾自己和儿子的生活,6年前他想找个保姆来照料一下,当时在小区物业服务公司做工的施从英阿姨就走进了这个家。虽然说好了每月300元的工资,但当时张伟君的退休金还不到300元,除去生活费等,就很难再支付施从英的工资了。
看到老人家的状况,施从英阿姨没计较工资,一直精心照顾着这对父子。老人感激地说:“虽然说好了要付钱,但实际上我们每月剩不下钱。有时剩几文就给她一点,剩不下了就没钱给她,她也从没说啥,待我像亲人一样。有时她需要回宜良老家看望家人,几次把我带回家照顾,她女婿就过来给我儿子做饭、喂饭。她待我们太好了,就是亲生女儿也不一定做到这样啊!”
“把老人看成自己的亲人”
施从英阿姨的老伴和大部分家人都在宜良,只有两个女儿在昆明。为照顾张伟君老倌,她甚至没时间带自己的孙子、孙女。她对女儿说:“你们还有精力和财力照顾自己的孩子,但这对父子家庭条件特殊,如果没人给他们做饭,他们就要饿肚子,他们比你们更需要我照顾啊!”对此,儿女们也理解老人的心,尽量给她抽出更多的时间照顾老人。
因为老人的坐骨神经经常在夜间发作,施阿姨就在老人房间里加了张床,在老人夜间疼痛发作时,随时起来给老人搽药。平时,父子均无法正常到卫生间如厕,都是在房间方便后再倒掉。而且,由于老人年龄大了,每天要吃四次饭,晚上10时多还要加餐一次,施阿姨也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煮饭。
邻里也来献爱心
除施阿姨一直照顾老人外,还有不少邻居也在关心这个特殊家庭。
李品祥是老人在东寺街的邻居,20多年来一直在关注着老人。平时经常和爱人张莹文一起给老人送来肉、菜和其他生活用品。后来虽然不住在一起了,但还是每个礼拜都过来看看这对父子,让老人感觉非常温暖。
在老人家里,还有一位义务照顾老人的安文会阿姨。她是施阿姨的朋友,每次施阿姨有急事要回老家时,她总是过来照顾老人。去年,老人生了11个月的病,安文会阿姨就经常过来帮着施阿姨一起照顾老人。她说:“施阿姨能不计报酬地多年来照顾老人,我抽时间来尽点心是应该的。”
居委会:尽量给予照顾
为方便老人出去,施阿姨还找来木板,钉在一起铺在楼梯口,让轮椅顺着木板滑下楼梯。但没几天,这块像床板一样的木板也丢失了,害得老人几天都不能出去。施阿姨只好到处再找来板子,钉好后锁在楼梯口。她说:“只要老人还需要我照顾,我就会一直将老人照顾到老。”
康宏社区居委会李俊华主任介绍,小区里有不少困难户,但像张伟君这样特殊的家庭还不多。对此,居委会也是尽量帮助这个家庭,先后帮张泽辉申请了低保金和特殊医疗救助,并经常去看望这对父子。考虑到老人常年需要服药,经济条件拮据,居委会还和物业服务公司多次协商,免除了老人的大部分物业费,减轻了他的家庭负担。
来源:云南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