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特色俱乐部,虽然没有特定的活动场所,却能汇聚各具特色的老年人;虽然只有20名核心会员,却没有边界,在充实、快乐的氛围下,慢慢延伸、扩展;虽然成立才5年,却以其独特的形式,从一个特色老人聚集点成为培养特色老人的一片乐园。这个俱乐部就是北塘区的“特色老人俱乐部”,它现在正如一个巨大的磁场,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心向往之。
2003年,北塘区首创特色老人俱乐部,把全区范围内具有各种特长的老年人集中起来开展活动。20名核心会员中,有擅长象棋、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技艺的,有擅长手捏泥人、回丝画、剪纸等民间工艺制作的,也有爱好藏书、集邮、烟标等收藏的。提起成立特色老人俱乐部的初衷,北塘区老龄办主任叶国华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精神养老成为老年人的迫切需要,他们不仅需要充裕的物质生活,更希望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有充实的晚年生活。在对区内老年人进行一番摸底调查后,发现藏龙卧虎者还真是不少,于是就把其中的骨干精英汇聚到一起,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搭建一方“舞台”。
5年来,特色俱乐部里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些老年人的特色活动率先示范,取得明显成绩。手捏泥人的李仁荣,获得全国旅游节“天马优秀奖”、第四届民间艺术节金奖;左笔书法的赵云庆不仅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还获得中国当代百名“德艺双馨书画艺术家”称号;回丝画爱好者沈露茵的画作获得江苏省“三八”妇女节作品展一等奖。更为重要的是,一些特色老人发挥他们在各社居委的骨干带头作用,带领社区的老年人就近开展各种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的快乐氛围。自制动物标本的王茂生老人,至今已制作动物标本400多件,经常对外免费开放,为宣传珍爱动物、保护环境开辟了生动的课堂,受到大家的好评;天一中学退休教师卢仁泉能说会唱,善于主持,他经常组织北大街街道的老人开展文娱活动,还每天安排区老年大学学生课外业余活动;收藏爱好者吴国中,收藏毛泽东书籍2100余册,经常向外开放,让有相同爱好的老人也一饱眼福。
特色老人俱乐部的这些骨干会员还为农村乡镇进入城市社区后开展特色活动起着积极作用。黄巷街道刘潭社区原是农村乡镇,老年人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特色老人俱乐部的黄井楚在了解老年人需求后,带领社区老人成立了特色团队,其中男子锣鼓队和女子腰鼓队每天傍晚都在广场上热闹起舞。如今,这个地方一改往日特色活动薄弱的形象,老年人文体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老年人参与的热情也被彻底调动起来。黄井楚说:“现在只要一组织活动,老年人都抢着要参加,组织方常常要为筛选人员而烦恼。”
无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