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不要杀他!”每当独处的时候,12岁的小林的脑海中就会浮现恐怖片里主人公的儿子被追杀的镜头。“忽快忽慢,忽快忽慢……”活泼可爱的男孩晓明,也同样因为恐怖片而精神恍惚天天叨念着一个谁也不能理解的词语,而他才年仅6岁!这是近日记者采访中遇到的两个佛山孩子的真实遭遇,因为沉迷于恐怖灵异片,孩子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今年2月初,新闻出版总署发出了《关于查处“恐怖灵异类”音像制品的通知》,要求对恐怖灵异类音像制品一律下架、封存、回收。在一片“让孩子远离灵异恐怖片”的讨论声中,记者发现,市场上仍然可见恐怖灵异片的踪影,甚至还有不少中小学生追逐成风。
案例一:12岁男孩活在恐怖幻觉中
去年,家住禅城的小林在同学家里看了一部恐怖灵异片后,觉得很好奇,此后每逢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他就想看一些恐怖离奇之类的电影。“看完之后,让我感觉最害怕的是《×头》,太恐怖了。”
小林的父母介绍:“孩子看恐怖片之后脾气反常,精神萎靡,我们只好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指引下,小林才慢慢说出自己为什么要害怕,而且让他感觉最痛苦的事情竟是他的脑海中总是出现电影里面的情节,感觉自己好像生活在电影中。
“和孩子交谈后,我感觉这个孩子已经不是简单的心理疾病,而是已经生活在幻觉中,将自己融入到电影情节里面,实际上,精神已经出现问题,所以建议家长,让孩子到精神病院治疗。”小林的心理医生关舒俊说。
案例二:6岁孩子整天喃喃自语
上周,6岁的晓明(化名)和妈妈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生心理诊室。原来,一个月前晓明看了一场恐怖电影;可谁想到看完电影回来后,家里人发现晓明像变了个人,精神恍惚非常胆小,不敢一个人独处,老是觉得身边有些不正常,但又说不出为什么。
母亲带孩子去家里附近的医院治疗后,晓明的情绪稍微有点稳定,但却整天不停地说“忽快忽慢”。但不管怎么样追问,晓明就是说不清楚“忽快忽慢”到底是什么。原本开朗活泼的6岁孩子,怎么突然变得畏首畏尾、胆小少语?
“年纪较小、辨别能力差的孩子,就不适合看恐怖片。因为他很可能去模仿电影中一些虚幻的情节,可能就会对现实社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张医生接手晓明的个案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进入浅浅入神状态。然后让孩子想办法,怎样才能消除“忽快忽慢”的感觉。
前日,晓明妈妈给医生打来电话,孩子的状态已经恢复了。她还要好好吸取这个教训,要让孩子成年之前远离恐怖灵异片了。
【相关调查】
学生群体盛行恐怖灵异风
上个月初,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查处“恐怖灵异类”音像制品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新闻出版局对音像制品进行认真清查,凡是恐怖灵异类音像制品一律下架、封存、回收,对于2008年音像年度出版选题计划中含有“恐怖灵异类”内容的,要立即停止制作,撤销选题,删除。
前日傍晚记者走访了禅城区内数家音像店,一些音像店门口恐怖灵异片海报依然可见。店内货架上竖列排放的DVD中恐怖片专门分为一类,影碟包装有的还印有“血腥、窒息、恐怖”等字眼,一些音像制品的外包装上还印有用绿色渲染凶恶的女鬼面孔,带着红头巾的白色骷髅等等。店员告诉记者,恐怖片销量较好。当记者问及是否知晓“禁恐令”,店员一脸茫然。
而记者在禅城区多家网吧,店员们都向记者透露,恐怖灵异片的点击观看率很高。“前几天和同学租了部恐怖片后,我现在自己一个人回家坐电梯都些心惊惊的。”产程区城南一居民小区的周边音像店里,有几个穿校服的女生又害怕又兴奋地在挑选恐怖灵异片。
记者在调查发现,恐怖灵异类电影、书籍、游戏在中小学生中颇为盛行。容桂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告诉记者,他们班只有6名同学不看恐怖灵异类的电影、游戏以及书籍等,其他同学皆以看过或者玩过为荣,鄙视没有看过的同学。据介绍,其中玩得最疯狂的一名同学,单是恐怖灵异游戏就有500多小时的纪录。
正方:恐怖灵异片激发想象力
“面对恐怖灵异片不能一刀切。因为部分恐怖灵异片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群体的猎奇心理、探究心理外,还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作用,这一点不可否认。”佛山大学政法学院教育学副教授、德育与教育心理教学部副主任仇宇说。
大良西山小学的学生小黄说,其实很多景象都可以在电影里面看到,在写作文的时候还可以加入这样一些情节内容,感觉想象力丰富了很多。”
PK
反方:恐怖灵异片危害孩子心灵
“成人看起来都感到恐惧,更不用说小孩了,我比较支持禁售。”家住大良的廖女士说。记者随机采访了近15位家长,其中有10位认为恐怖灵异类音像制品应该禁售,他们认为此类片子会危害孩子的心灵。
据心理医生反映,一般小孩看了此类片子之后,会出现夜里惊吓、梦游等反应。“我觉得孩子看这样的片子一点好处都没有,容易引起家庭暴力、血腥、丑化人性等。”黎先生说。(
来源: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