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工资100元——托起山里希望的太阳
2006-11-29

 

托起山里希望的太阳

——陕西代理教师杨汉贵田道春夫妇撑起一个小学二十年

    2006年夏天,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被杨汉贵的精神所打动,硬是要借给他20万元让他去领办一个项目,以解决他在经济上的极度困顿;
田老师被乡民们推选为人大代表,从乡上到区上,再到市上,她成了群众的代言人;
    杨老师被村民们公选为村主任,他教学任务很重,本来没有时间当村主任,可是村民就是想让他带他们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把20年青春奉献给了教育
    其实杨老师和田老师至今也只是汉滨区前丰初小的代理教师,夫妻俩支撑了一个小学校已有整整20年。20年来,他们教过的孩子有1400多名,近年来有4名从他们手上启蒙的学生考上了大学,村子里出门打工回来盖起小楼的大都是他教过的学生。
    安康市汉滨区玉岚乡前丰初小地处该区西部的偏避山村里,村前半面环水村后山大沟深,交通极为不便,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远远地落伍了,一个有着700多人口的村小近二十年却派不进一个公办教师来。


    现在村小的代理教师杨汉贵还清晰地记得1987年9月28日这一天,别的地方的小学已开学快一个月了,自己村中的小学生一个月来一直在村头胡乱地转悠着,由于当地土质不好,加上干旱少水,村里在实施“普六”中盖起的学校在峻工后的第二天就垮了,学生没有了上学的地方,更严重的是当时学校的老师也因没有教室用,条件太艰苦,很快调走了。刚从高中毕业,年仅19岁的小伙子杨汉贵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是村中极少的几个高中生之一,他懂得文化知识对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意味着什么,那是发家致富的希望火种,那些流落村头的孩子们是整个村子未来的小太阳。9月28日,小杨在母亲刘金秀的支持下,毅然把37名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带到了自己的家中,当起了他们的老师。
    杨汉贵回村时,高中毕业的他也算是村中少有的“文化人”了,他的女朋友田道春和他一起毕业后去了东莞打工,一个月少说也能挣个五百元,曾多次邀请他过去挣钱,然后回来搞产业,日后好过上幸福的富裕生活,在面对全村人遭遇的困难时,他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与自己的所爱,挑起了本不该他挑起的重担,面对高薪、面对爱情、面对外面的精彩世界,他痛苦地放弃了,他想帮助村里的乡亲们度过这个难关,让邻里乡亲们的孩子都有学上,可谁知这一放弃就是整整20年。
    杨汉贵是一个很认真的人,只要是他认准的事,再困难他也要想法设法干下去,而且要干成功。没有教室,他劝说家人挤出了两间房做了免费的教室,其实他们家房子也不宽敞,全家16口人就只能挤在了6间房子里生活起居。没有办公用品,他自己想方设法去添置,那个时候他的代理工资才只有40元,也就是农村种地买两袋化肥的钱。一年下来,他不但没有攒下一分钱,为此家中还帮他垫进去了不少的钱,但是他带的班级在全乡统考中,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个时候,他的辛勤工作首先感动了一个人,他的女朋友——田道春,那时她在广东已站稳脚准备好好大干一番了,却被男友的精神感动了,断然从外面精彩的世界里走回了闭塞落后的前丰村,和杨汉贵一道当上了只有四十元工资的代理教师,为了不让村里的孩子们失学,他们有着一样的想法,并没有计较个人的得失。


    时间有时过的很快,一晃十年过去了,村里人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可是杨老师夫妇仍然拿着四十快钱的工资,仍然当着代理教师,别人过上好日子了,他却一贫如洗,谈到这些,杨老师说他对不起田老师,眼中满含着泪花,他说田老师是因为他才回村里当了代理教师的,结婚时没有给给她买什么值钱的衣服,结婚后,也没有让田老师过上幸福的生活。工作的报酬与付出极不成比例,村子太穷了,没有教室没有教学用具,杨汉贵的思想压力也与日剧增起来,面对经济的困顿,面对村子的贫困,他一时也迷惘起来。但是再苦也要支撑下去的信念并没有改变。
    1994年,村里又一次盖起了村小,谁知这一次好景也不长,仅仅用了两年的教室又成了危房,村子依然在贫穷中前行,还是没有公办教师愿意来这里执教,杨汉贵又一次把学生带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那些儿时的伙伴在外面纷纷赚到了不少的钱,为生活所迫,他也想去外面挣钱,自己的小表弟在山西多次捎信来,让他去当会计,月工资给他1500元,正准备出行时,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学生中有很多人一夜之间变的非常的迷信,经过了解,原来是那些村民在过上了安稳日子后,思想却出了不小的麻烦,村里迷信思想突然盛行,他隐隐地意识到,自己在这个时候是不能走的,这些小学生需要科学,要让他们学会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他要是走了,谁来带这些学生走出迷信的怪圈?在和妻子商量后,杨汉贵没有走,他的妻子田道春也没有走,两个人继续挑起了培育下一代的大梁。
    1996年时,汉滨区实施“普九”,学校有了自己的砖瓦房,杨汉贵才带着学生从自己家中搬到了学校,当时学校学生人数增加到了128人,学校仍就是杨汉贵和田道春夫妇俩以代理的身份在支撑着,和他们同等学历的老师工资已经涨到了800多元,而他们的工资才第一次被调整到了100元,仍然是买两袋化肥的钱!为了给乡亲们培养人才,他们互相鼓励,没有退却,随后杨汉贵还参加了自学考试,在2003年取得了陕西师范大学小教专业的专科文凭,2005年顺利考取了教师资格证。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一个出门打工的姑娘回村里看望自己快要病逝的父亲,田道春老师去看她时,她一时忘记了自己的悲痛,却却念念不忘地说,田老师,等我有钱了,我一定给你买好衣服,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亲情,让在场的人都非常的感动。


    在这些年里,虽然杨老师夫妻过的很清贫,但是他们始终对那些贫困的学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村民陈同明的3个子女在上学期间就没有交过一分钱,上学的费用都是杨老师给想办法解决;残疾人胡兴明的子女在校上学时连鞋袜都是杨老师送给的;弱智人陈月甲的子女……凡是贫困的学生,都得到了杨老师默默地救助,帮他们完成了小学学业;残疾学生陈同清并不具备上学的条件,但是家长总是希望他也有点文化,以后能有点生活自理的能力,送到学校后,杨老师只好对他进行单独教学,就是数字123也要手把手的教上几个月,杨老师凭着非凡的耐心和毅力用四年时间把他带到了三年级。
                 把村民的信任当成鼓励。
    杨汉贵付出的是自己的青春,付出的是心血,朴实的村民们回报他的是一个“村官”,在他们看来,杨老师是文化人,他有点子,有见识。2002年,经过公推公选杨老师成了他们的村主任,去年村里人又一次选他当了他们村的带头人,杨老师的担子更重了,他把培养人才和帮群众致富的重担一起挑了起来,今年以来他带领全村人修通了5.7公里村级道路,结束了全村不通公路的历史,为了群众尽快富裕,在全村发展茶叶280亩,植桑300亩,建成了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在杨老师身后一直支持他的田道春老师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了支持丈夫,她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回到大山里和杨老师结了婚,又一起当了代理教师,而且这一干也是18年,18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一边要相夫教子,一边承担着繁重的课程,她的这种忘我的精神感动了邻里乡亲们,1998年以来,她相继被推选为乡、区级人大代表,2001年又当选为安康市第一届人大代表,成了群众的代言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她第一个站出来带领村里的姐妹们发展蚕桑产业,一个蚕桑空白村,很快成了以蚕桑为主导产业的养蚕大村,今年全村养蚕100张,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130元。
               把辛酸留给了自己
    在平凡的岗位上,杨老师夫妇已经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但是他们也有很多的无奈,20年来一心扑在教学上,他们没有时间去进修考取文凭,和他们有同等学历的老师工资早到过千了,他们至今还拿着100元的代理费;村里第三次盖学校的时候,没有材料费,也是杨老师去贷的2万元款,到现在村里也没有钱还他,而他自己为孩子们上学贷的款也累积到了近2万元,经济的困顿虽没有吓倒他们,但这总是一个让他们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时间全用在了学校、用在了孩子们身上;提起自己的孩子上学,田老师眼里噙满了泪花,两年前,他的儿子杨鹏和女儿杨静同时考上了城里的重点中学,可是面对不算太高的学费和生活费,他们也感到无能为力,儿子上高中,求助于孩子的二爹才得以解决,最后万般无奈的找了个“独立生活能力不够”的借口让女儿上了乡里的初中,两个孩子从小受到了父母的良好影响,儿子在学校中拿到了一等奖学金,女儿在校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明年儿子就要考大学了,女儿也会再次考取城里的重点高中,杨老师夫妇谈起这些既高兴,又为儿女的上学费用隐隐地担心着。
    按照现行的政策,是不允许有代理教师的,杨老师夫妇有着同样的担心,他们不是担心会“下岗”,而是担心一直派不进老师来,也担心新来的老师能不能把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他们,他们实在舍不得这些自己一手教大的孩子呀。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