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袋薯片的标签上标价、保质期找不到,又看不清……”每次去超市,70多岁的赵大爷都头疼,不是逛得腰酸背痛,找不到想买的东西,就是看不清商品标签上的小字。
记者在超市接触老人时发现,许多老人怕逛商场。大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年轻人挑挑拣拣很休闲,老年人走进超市却像走入了迷宫,转了大半天,一路打听下来,才能找到想买的东西,付账时,还得排长队等半天,再遇上个插队的,那就别提多闹心了。
街头便利店虽小,可老人们买东西,依然感到“心慌”。有一次,赵大爷想给孙女买袋薯片,想看看保质期,翻来覆去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小心翼翼去问导购员,导购员有点不耐烦,顺手一指。老人再想问问清楚,导购员不爱答理,他只得放回薯片,两手空空回家。
记者又走访了长春市内一些客流量较大的超市,询问了在超市购物的老人们,发现不少老人在超市购物时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但不少老人也告诉记者,这样的事情在社区超市就很少发生。记者随即走访了几家社区超市。朝阳区一家社区超市的店主告诉记者,像这样类似的情况在他们店很少出现。因为社区超市的客源一般都是附近社区的居民,左右邻里都认识,看到谁家老人在超市买东西碰到什么问题时,大家都能帮一把,所以像赵大爷在大超市碰到的事就很少发生。超市的店主说:“我自己都50多岁了,非常了解老年人在超市购物时遇到的那些让人头疼的问题。现在许多商家都认为老人舍不得花钱,没有消费潜力。所以一些商家在尊老服务的细节上就有所疏忽。殊不知,老年人消费忠诚度很高,老人们若获得贴心服务或买到好东西,还乐于口口相传,推荐给更多老朋友。其实,像国外有些大超市里都开辟老年用品区,产品排列、服务方式等更适合老年人。如果老人忘了带老花镜,还可以到入口处的服务台,临时借一副戴上。就算不能向国外一样做到开辟老人区,但最起码我们可以做到把货物名称和价格标签做得大而醒目,这也能方便老年人看清物品的产地、标准和有效期等。”
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