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儿女”一起过元宵节。
今年85岁的冯桂荣老人,由于家庭变故,多年来一直一个人生活,腿脚又不好,生活上有很多不便。在与邮政部门接触中,老人家先后得到了电子城发投分公司多位投递员的照顾和帮助,辖区的邮递员换了一任又一任,但无论刮风下雨——
“这么多年来,就没见过这么多人来看过我,‘儿子’、‘女儿’都来了,我太高兴了!”昨天,西安市邮政局电子城发投分公司的经理薛勇和投递员曹春花、田琳君等公司同事提着元宵、蛋糕,赶到明德门小区一位独居老人的家中。刚一进门,老人就激动地对看望她的人说道。
从投递员到“儿子”
2001年,高岗还是西安电子城发投分公司的一名普通投递员,有一次,他到明德门小区给一位用户送汇款单,敲了半天门,才出来一位拄着双拐步履蹒跚的老人,她就是冯桂荣。高岗把汇款单交给老人正要走,老人问他能不能以后代她把汇款送来。按规定投递员是不能代用户领取汇款的,但看到老人确实不便,高岗答应了。回到单位,他把这一情况汇报给经理薛勇。经发投分公司研究,由薛勇签字取款,再由高岗送给冯桂荣老人。
此后,高岗每个月都拿着老人的身份证,把汇款取出再给老人送来。慢慢地,高岗了解了老人一些情况。冯奶奶一个人生活,靠双拐走路,从屋内的家具及日常的开销看,她生活很拮据,除了一台杂音刺耳的收音机,一张据说是解放前的破桌子,就再没有像样的用具了。老人外出不便,柴米油盐有时常是邻居帮着买,做一顿饭要吃好几天。由于患脑萎缩、白内障等多种疾病,老人最大的支出就是买药。她除了几个老同学来看望,再没有其他的亲戚朋友了。
高岗觉得老人的生活太难了,觉得能帮多少就帮多少。从代领汇款到帮老人干些体力活,打扫卫生、买东西等,开始是一个月送一次汇款,后来每个星期都要去看老人。陪老人说话等,老人逢人就讲:“我真有福气,有这么一个好儿子!”
三任邮递员爱心传递
时间一晃就是四年,2006年高岗担任了投递班长,他不再上段了。接替他的是女投递员曹春华。上段第一天,有老人的汇款单,高岗领着曹春华来到她家,告诉老人以后的汇款就由小曹来送,老人舍不得让高岗走,高岗一再向老人保证,今后有时间一定来看望她。就这样,曹春华也担负起照顾老人的责任。每次一进门曹春花就先忙着干活,买菜、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十天半月还要帮着老人洗洗头、擦擦背。天冷了,自己穿上厚衣服,又担心老人受冻,就赶紧跑过去看一看。每次一听见曹春华的声音,老人就高兴地拄着拐杖去开门。
去年年初,曹春华也要换投递段了,照顾老人的工作又落到了田琳君身上。天气好的时候,田琳君就扶着老人出去晒晒太阳,这是老人最高兴的时候。
七年来,冯桂荣老人和几位投递员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尽管原来担任电子城邮电局业务主管的薛勇现在担任了经理,但他还是承担着为老人取款签字的责任。由于大伙工作繁忙,薛勇决定以后由公司轮流派人去照顾老人。此后,无论有没有老人的邮件,每两天发投分公司都要派人到她家,老人不再为日常生活的困难发愁了。每到节日,薛勇还和同事们买些礼品看望老人。
孤寡老人和“儿女”一起过元宵节
今年的正月十五,薛勇和曹春花、田琳君等七八名同事来看望老人,因为老人这儿没有锅,他们还把自己的电饭锅带来,为老人煮元宵,老人眼睛不好只能看个轮廓,大伙一进门,老人就喊道:“薛勇呢,我儿子呢!”薛勇马上上前拉着老人的手道:“妈,我在这呢!”老人的笑容马上挂到了脸上。听到记者要给她和她的“儿女们”照相,老人马上摸摸自己的衣服,嚷嚷道要换衣服再照相,老人说:“不能给女儿、儿子丢人,人老了更得注意外表。”记者还是趁老人换衣服不注意时拍下了“女儿”们给老人换衣服的情节。照相时,老人还把“儿女们”的手都紧紧拉着。照完后,冯奶奶还一再叮嘱记者给她洗一张她和“儿女们”的照片,能让她时常摸摸、看看。
“照顾老人就像接力赛跑”
元宵煮好了,虽然老人看不见,可还是招呼大家和她一起吃。此时,老人眼睛一下子红了,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她说道:“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见过这么多人到我屋里,更别说还这么热闹!”冯奶奶一边说着,一边擦着眼泪。“女儿”曹春花端来了刚煮好的元宵一边劝着老人别想过去的事,一边为老人吹凉元宵喂老人吃,由于老人胃不好,不能吃太多元宵,老人把剩下的元宵喂给看望她的每一个“儿女”,老人说:“这是这些年来头一次吃的团圆饭,我太高兴了,都不知道说什么好……”说着眼泪又下来了。“儿子”薛勇为老人擦眼泪,说道:“妈,你看你现在有我们呢,你愁啥,不要想过去,只要健健康康地活着就好。”老人一边点头,一边说“好”。
西安电子城发投分公司经理薛勇讲:“冯桂荣老人的事已不再是投递员个人的事,她是我们整个发投分公司所有员工的事,我们所有人都是她的‘儿女’,不管我们换多少人,岗位如何变化,只要老人还在,照顾她的事就像接力赛跑一样,一个一个地接下去,老人的‘儿女’也会越来越多。”
来源:西安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