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02 youth.cn
春节就要到了,收到“安徽省敬老先进社区”合肥青阳路社区朋友发来的短信:拜年感恩·孝亲敬老。该社区的干部像往年一样,带着年货和慰问金给“空巢”老人拜年,向亲友、邻里发出感恩短信和敬老倡议,增进代际情感,弘扬慈孝文化,共建和谐社区。还有一些城市,每月向长寿老人发放补助,或者向老人免费提供某些公共服务。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孝敬老人的浓厚氛围。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等孝敬老人的佳话传颂至今。
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人总数已经过亿,是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把孝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准、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重要举措。应看到,随着社会的转型、竞争的加剧和人际关系的疏离,一些地方孝亲敬老风气日益淡薄,养老孝老情况不容乐观;有的家庭子女虽多,老人依然生活困难;有些空巢老人形单影只,寂寞无助。这是我们不能不重视的问题。
孝敬老人,基础在养,重点在敬。养是物质上的保障,敬是精神上的慰藉,只有养敬兼备,才算是真正的孝道。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先哲的教诲,道出了“敬”之于“人”的重要性。敬是一种亲情,一种眷恋,一种温馨,一种精神上的关怀。老年人需要精神上的关爱,不仅在于他们作为“人”而需要关怀,更在于他们因步入晚年而在心理上有更多的精神渴望。人到老年,既是思想上最成熟的时候,也是心理上最脆弱的时候:既有荣誉感,也容易有自卑感;既有宁静感,也容易有孤独感;既有恋子之情,也容易有厌世之心。在这种情况下,比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慰藉。对此,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歌德说:“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要知老人之心,察老人之意,解老人之惑。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一杯酒、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可以通过写家书、打电话、吃团圆饭、听老人倾诉、接孤老回家过节、帮助老人梳洗、实现老人愿望、带老人做体检等具体事情做起,把孝亲敬老的行为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站、标语、橱窗、板报、歌曲、快板、故事会、倡议书、征文等形式和载体,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大力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风尚。要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社会关爱,建立长效帮扶机制。要坚决反对虐待老人、侵占老人财产、阻碍老年人再婚等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勇于同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一颗孝亲敬老的心,可以锻造美丽的佳话,可以增进社会的和谐,还可以孕育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孝”迎新春吧!(廖 廓)
责任编辑: 刘威 新闻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