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郑州市一项调查表明,70%的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但由于子女经济和生活压力大,传统养老模式受到挑战。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建议,我省应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推行社区养老新模式。
传统养老模式难题重重
洗菜、做饭,照顾瘫痪多年的丈夫,郑州市79岁的董玉英老人坐在轮椅里,成为老两口儿的顶梁柱。儿女们都已成家另住,他们单独生活在几十平方米的居室里。老两口儿请不起保姆,住不起养老院,吃饭、解手等都成了难事。
养老难,已成为社会一大难题。自1998年起我省进入老龄化社会,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122万,占总人口的11.96%,并将以每年3%的速度增加。郑州抽样调查的最新数据表明,郑州平均每11个人中就有一名老人,空巢老人所占比重也在上升。一对夫妇,要承担供养双方父母和抚养一个子女的重担,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挑战。
七成老人偏爱居家养老
老人最喜欢在哪里养老?郑州市老龄委对2000名老人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70%的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少数老人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
去年,郑州市金水区就实行居家养老模式,政府财政每年为居家养老提供100万元资金。现在,该区所有60岁以上孤寡老人和494名空巢老人,享受到了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模式受到欢迎,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也在推行此模式,城市各社区全面推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辖区内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都可以享受到由政府出资购买的上门服务,由社区落实家政服务员,所需资金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这样可让空巢老人既不离开自己的家,又能安然养老。
新模式可破解养老难题
“推行‘居家养老,政府埋单’这一新型的社区养老模式,符合老年人心愿,可破解养老难题。”九三学社河南省委表示。他们建议,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在全省推广社区养老模式的意见》,并把如何养老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政府应把老人购买服务所需要的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人口比例拨给民政部门;社区内成立老年人服务中心,由社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该机构的日常工作,在老年服务中心内设置老年食堂、托老站、老年护理站等。
九三学社河南省委还提出,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可划分为无偿和低偿两类,实行无偿和低收费服务相结合的原则,费用由政府和被服务对象共同支付。
来源: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