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硕士花万元购置应聘面试服装
2006-11-23
核心提示:为了能给招聘公司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北京大学研究生三年级的张靓(化名)特意花巨资自我包装一把。有企业表示,人靠衣装马靠鞍,衣着得体 求职的确占先机。

求职压力竟然拉高“着装”花销。记者日前从西单、王府井、崇文门等商业区了解到,又是一年招聘时,近期买套装的女大学生越来越多,购买的多为400元至3000元之间的职业装。而北大一女研究生更是掏出近万元,购置应聘行头。引来应聘的同学们“排队”借穿这套天价服装。

学生举动

万元服装 同学排队借穿

为了能给招聘公司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北京大学研究生三年级的张靓(化名)特意花巨资自我包装一把。先是到王府井某商场,一狠心从里到外买了全套服装:衬衫1100元;裤子1200元;上衣2300元;外套3000元,整套下来共花去近8000元。之后,又到西单一百货商场花500元买了一双皮鞋,在中关村商场买了一个700元的皮包。最后一狠心,在另一商场又购买了880元的护肤品套装。

张靓买到合适“装备”的消息不胫而走,第二天就有同学上门借衣。7天里有20多名同学借衣服。张靓特意排了一个“应聘服装外借时间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毕业生都抱有这种心态。他们愿意花更多的钱打造求职“行头”,就怕稍有疏忽,在面试中会被“毙”掉。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一间女生寝室里,6名女生把自己面试时穿的衣服挂在一起,以便不同面试时穿。

企业说法

衣着得体 求职确占先机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从学生到公司职员社会身份的转换,求职成本首先就是“换”服装。对此,在中国服装网工作多年的赵先生表示理解。他认为,人靠衣装马靠鞍。许多企业不会只看大学生毕业时的专业和能力水平,还要看应聘者个人的特质是否符合企业发展需要。而得体的衣服是可以把求职者的特质发扬光大的,有利于在求职中占到先机。

专家观点

这是“社会病”重要表现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却指出,这是社会浮躁的一个缩影,是“社会病”的重要表现。周教授说,在求职难度不断加大、薪水被压低的现实下,大学生也想走捷径,名牌大学毕业生更是如此。而毕业生购买天价行头包装自己,恰恰反映出其脆弱、投用人单位所好的心理。周教授表示,用人单位看中求职者外表这是事实,但如果因此造成毕业生的“病态”心理,必将对青年人身心健康不利,对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有可能因此在毕业生间造成恶性循环。晨报记者 王猛

相关新闻

智联招聘网调查显示应届生求职经验多吃香

晨报讯(记者 姜葳)被视为求职第一块“敲门砖”的简历究竟怎样写才能最得雇主青睐?来自智联招聘网的调查显示,企业最看中应届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其次是专业,而学习成绩仅位列倒数第三。

“对于应聘者的简历最先看的是什么”的调查显示,57.8%的雇主选择了“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企业普遍认为,拥有一定实习、实践经验的学生更容易完成由学子向职场中人的角色转化,因而也就更受到企业的青睐。“在校成绩”仅以3.5%排名倒数第三。

简历中受企业重视内容排序:

1 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2 专业;3 毕业院校;4 英语水平、计算机等水平;5 性格、爱好、特长的描述;6 年龄、相貌等个人基本情况;7 在校成绩;8 奖惩情况;9 出生地。[北京晨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