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聋童走出无声世界
2006-03-10

 

 

我是南京市雨花婷婷聋童幼儿园园长,名子叫钱洁。幼儿园地址在雨花台区郁金香路君子兰花园里,即丁墙村76号。这所聋童幼儿园于200361日开园,是我自筹资金创办的。开园两年多来,先后收治了80多名聋童,目前在园的还有30多名。经过我和我的同事们两年多的努力,目前这些聋童都已经能够开口说话,他们的智力发展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同龄儿童发育水平,其中有的十几月的孩子能识几百个汉字,5-6岁的孩子能识几千个汉字而且每天坚持写日记。2004年已经有4个聋童走出幼儿园进入普通小学上学。可以说,我所涉足的这项事业到目前为止已经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对此我的心中也感到欣慰,感到踏实,同时也更增加了我投身这个事业的信心和勇气。婷婷幼儿园能有今天,也多亏各级领导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我诚挚地向关心帮助过婷婷幼儿园的各位领导和社会各届人士表示由衷的感谢!

    这所聋童幼儿园为什么取名为“婷婷幼儿园”呢?在座的有许多人都知道,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南京曾出现过一件轰动社会的奇迹,一个叫周弘的人把他的自幼双耳失聪的哑巴女儿周婷婷培养成全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生“哑女变神童”的奇迹曾经感动过千千万万的人,我也是被感动者之一。当时我正在南京师范大学工作。在周弘事迹的感染下,我和几个同事经常到这家幼儿园做义工。通过和孩子们的接触,我的心被强烈地震撼了:聋哑儿们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生命多么需要关爱,多么需要帮助啊!许多聋哑儿就是因为生理缺陷得不到帮助而一辈子禁锢在无声的世界里,由自卑走向自闭,生命的潜能得不到释放发挥而枯萎凋谢。创办聋人幼儿园可以做他们得到早期语言开发和智力开发,使他们能够象正常儿童一样回归到主流社会,享受童趣和快乐,这次工作太有意义了,社会也太需要了!尽管这是一条崎岖坎坷需要很大付出的路,但这却是充满挑战,实现社会理想,体现人生价值的路,通过一年多社会调查和钻研资料等前期准备工作,我辞去了大学教师工作,自筹资金20万元,于20036月份在现址租房办起了“南京市雨花婷婷聋童幼儿园”。至所以沿用“婷婷”两字,就是期盼入园的聋童都能象周婷婷那样,由“哑女变神童”。这既是美好的祝愿,也是我们事业的终极目标。

建园之前,我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投入全部精力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穿梭于全市各大书店,图书馆,医院,残联等相关部门,阅读了大量有关聋童教育的资料。2001年夏天我和另一位在大学工作的同志利用酷暑去安徽省天长、蚌埠、合肥等地农村实地调查,广泛了解并深刻感受到农村聋哑儿童生存现状。贫困地区的聋哑儿童普遍处于失学状态,家长任其自然地放任不管他们,家长们普遍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聋哑儿是天生残疾人,要让他们开口说话是不可能的,他们对我们的调查访问开始也采取怀疑和不合作的消极态度。经过我们诚恳而耐心的工作,才取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通过调查,我们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回来后每当我想起聋童家庭凄苦的状况和聋童们那期盼的眼神,我的心都感到震颤,投身于这个事业的决心也就更加坚定了。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还在市儿童医院门口“蹲点”了四个多月。每天我按时来到儿童医院五官科门口,起初医生护士们误以为我是推销药品的,或者以为我是推销助听器的,当我把来意向他们说明时,他们怎么也不想信,尽管我是不受欢迎的人,我仍然坚持每天去医院,当有些聋儿就诊出来后,我赶忙上前了解情况,用我自学的知识,告诉家长怎样教育聋儿练发音,如何掌握口腔气流。我的执着最终感动了儿童医院五官科主任宣晓宁医师,现在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她很关心和支持我的事业,先介绍了不少聋儿家长找到我要求孩子入园。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建园初期,我承爱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压力,思想上一度迷茫,困惑和内疚。首先是这项事业虽然意义重大,但是前途未卜,能否成功心中毫无把握,其次是一时还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包括自己亲朋好友和聋儿家长。我的一些朋友们曾当面指责我说:“放弃大学老师的工作不做,而是创办聋童幼儿园,你是不是疯了,现在正常孩子的教育都困难,何况又聋又哑的孩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怎么办?风险太大了!”一些聋儿家长也固执地认为:十聋九哑,聋儿开口说话犹如铁树开花,根本没有可能。面对聋童家长的不信任和不理解,我只好向他们承诺:可以不收学费让孩子先来试读,如果三个月内没有进步,孩子让你带走,我们分文不取。第三是对自已的家庭和女儿感到内疚。我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安定的生活。自从创办聋童幼儿园后,生活头绪纷繁复杂,细事多多如牛毛,我没日没夜地忙,家庭顾不上了,2004年我的女儿正面临高考,由于顾不上家庭,女儿不得不住校。难得星期天女儿回家,她想看看妈妈,和妈妈叙叙母女情长,但是我实在太忙了。有时忙得夜里才回家,这时女儿已经睡熟了,望着熟睡的女儿,作为母亲的我真的内疚得流泪了。

200361日聋童幼儿园创办后,直到年底,我园共收了10名聋童,他们大多数是我们主动上门请来的,教学是义务的,没有收取他们一分钱学费。一方面是聋童家庭困难,他们大多数来自偏远农村,第二方面的原因是我们有过承诺,试教试学,不收费用。然而可喜的是,我们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取得了聋儿家长的信任,因为他们的孩子在一个学期里都有程度不同的显著进步。他们没有把孩子领走,而是继续留在园里受教,这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理解和支持。尽管这一年我们亏埙了4万元,但心中还有一点尝试成功的喜悦。

2004年是婷婷聋童幼儿园最困难也是面临最大考验的一年,我心中理想的事业几乎濒临夭折。一是工作的难度和强度太大,教聋童开口说话比原来想象的要困难一百倍。教正常孩子喊一声爸爸妈妈,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而教会聋童开口喊一声“爸爸妈妈”,老师要教上千遍,甚至上万遍,嗓子哑了,买了胖大海泡茶,喝几口再继续教。当时我园招聘了8名教师,她们都是特殊师范毕业的,很有事业心,但是超负荷的工作使大家身心疲惫,加上生活条件艰苦,由于房屋紧张,我和教师们住在阁楼上,夏天热得象蒸笼,当时还没有条件装空调,加上工资待遇也不高,所以有些人对办园的前途失去信心,教师队伍开始有点人心浮动。就在这关健时刻,我的合伙投资人也失去信心,他决定撤资退股,不愿再干下去了。人各有志,不能勉强。眼看聋童幼儿园面临夭折的危险。这时侯我烦得整夜不眠,我反复拷问自已“难道我的选择错了吗?聋童幼儿园要不要坚持办下去?能坚持办下去吗?这时候我也身心疲惫,心力交瘁,也有点想偃旗息鼓趁坡下驴。但是我一想到聋童家长那种充满期盼的眼神,聋童们一个个活泼可爱的身影,难道再让他们重新回到无声的世界里去吗?我可能因为畏惧困难而断送他们的前途,断送他们的一生,这些孩子(2003年共接收16名聋童)来自全国各地,远的来自新疆,海南。难道在他们受教才半年或一年的时间里就让他们半途而废吗?(教聋儿说话练口腔气流需半年时间),想到这里,性格倔强的我下定决心要把这个摊子撑下去,把好事做到底。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心诚坚韧,没有越不过的坎!看准的路,哪怕披荆斩棘也要走到底!思想坚定了,劲头也更足了。在办园条件和办园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况下,我做教师们的思想工作,和教师同甘共苦,为了我们心中的理想,坚持我们“团结,爱心,智慧,”的办学理念,全园紧密团结,共渡难关。在大家的努力下,部分聋童终于能开口说话了,经过测验,聋童的智力水平相当于或超前于同龄正常儿童水平。看到自己的辛勤付出有了成果我和大家对办好这项事业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通过两年多的办园实践我体会最深的是“爱心”两个字。只有博大的爱,无私的爱,才能创造教育奇迹。周婷婷是一个实例,两年多来的办园实践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教育聋童不仅要有科学的方法,不厌其烦的耐心,而最最重要的是爱心。一般来说,聋童比正常儿童更敏感,他们普遍有自卑心理,首先要用爱心唤起他们的自信心,不然的话,他们由自卑发展成自闭,拒绝与外界交流,始终将心灵禁锢在一个天地里,通过看书学习和教育实践,我们从方方面面,从各种细微末节上努力呵爱聋童们的自尊心,启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譬如和聋童讲话交流,我和教师们一定要蹲着和孩子们目光平视交流,不能站着让孩子仰视老师,孩子仰视大人,心理上有一种惧怕感,不能敞开心扉。再例如,我园广泛应用“赏识教学法”,对聋童全用“大拇指”,对孩子们哪怕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竖起大拇指表扬,对孩子缺点,基本上可批评不可指责,而是通过表扬做得对的其它孩子让有缺点的孩子感悟到自已的缺点而予以改正。因此,我园孩子的精神面貌特别好,和教师的关系特别融洽,他们都叫老师为“妈妈”,叫我则加上名子,叫“钱洁妈妈”。这些来自全国各地,每天24小时都吃住在幼儿园的聋童们非常需要母爱,而我和园里的老师们都对孩子们付出慈母般的关爱。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二件事,一是,我到安徽调查时带回来的小朋友笑语,妈妈爸爸给他取名笑语就是希望他能象正常孩子一样,能说会道。可是笑语生下来就双耳全聋,父母为他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孩子的听力好无进步。当时我在田埂上找到他时,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个45岁的孩子,穿个小背心,光着屁股,满脸泥土,在田里捡红薯,他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用慌乱的眼神看着妈妈,用眼神对妈妈说:“妈妈我又做错了什么?妈妈不要不要我,我一定很懂事,很听话。”看到孩子慌乱的眼神,我问孩子他妈妈,这孩子怎么会是这样,妈妈没开口,已是泪千行,“生下这样的孩子后,我们夫妻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而且债台高筑,去年他爸爸也和我离婚了,老师我才20几岁,有这么一个儿子拖着,我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看着笑语和妈妈那自卑、无助、失望的眼神,我决定不收他们任何费用,无偿为孩子康复。现在笑语不仅能开口说话了,而且能和正常人交流,他已经彻底的变成一个人见人爱健康活泼的帅好伙。家里没有电话,每当妈妈想他的时候,要跑几公里以外的镇上打3毛钱一分钟的电话,时间也是控制在2分钟之内。

二是,教来自河北省保定市一个名叫钊钊的小男孩喊“爷爷”这件事。聋童钊钊今年7岁,2004年他的父母从网站上获得信息送来入园。此前曾在保定地区辗转求治了4年,未有成效。7岁入园的幼聋童已经错失了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段,教起来有些困难,我教他喊 “爷爷”,他每次总喊成“耶耶”。我下决定帮他正音,连续半个多月每天8小时陪在他身边一遍又一遍地教他说“爷爷”,不厌其烦地矫正他的口形和气流。大约20多天后,一天早晨我刚刚进跨进幼儿园大门,就听到一个熟悉的童音在叫“爷爷”。是钊钊。我高兴得流泪了,我怕他看到我湿润的眼睛,于是快步上前低着头给他竖起大拇指。经过一年的悉心教育,如今席梓钊能开口说话了,而且发音准确。今年春节前夕,一次我让他在网上视频上和远在河北保定的妈妈见面,他第一次开口喊妈妈,他的妈妈激动的泪流满面,连说:“孩子,你终于开口说话了,孩子你知道吗?妈妈等你喊一声妈妈已经等了整整七年了”由于路途遥远,席梓钊寒假没有回家,我把他领到家里过春节。现在这个孩子依恋我就跟自已的妈妈一样。

值得欣慰的是,两年多来我和我的同事们的辛苦付出,终于看到了成果,得到社会和家长们的广泛认可,许多媒体也纷纷来园采访报道。很多院校,如:南大、南师大、南医大、南京河海大学、南邮、三江学院等)经常派出“爱心大使”来园和孩子们一块学习,一块游戏。2004年世界残奥会两块金牌得主,家住南京的孙海涛先生经过多次考察肯定我园的成绩,他主动要求担任我园的名誉园长,希望为孩子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前不久,我本人也光荣地获得了“2004年南京十佳创业女性提名奖”、“2004年南京市妇女创业特别奖”的荣誉,并且获得了省妇联颁发的援助基金。

社会的认可以及上级领导部门的鼓励固然使我和我的同事们高兴和感动,但是这只能说明过去,前面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重,可谓任重而道远。我们还有许多困难需克服,需要社会关心支持,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聋童教育这个领域里不断开拓前进,争取以更好的成果回报社会,造福更多的聋童家庭。同时我们呼吁家长们不要放弃聋童,全社会都应当关注聋童,帮助他们走出无声的世界,回归主流社会让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