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生何以“装疯”三年?
2007-12-16
发布时间: 2007-12-16   中国台州网  

    休学三年,小雨(化名)的生活充满黑暗。“她的神经有问题!”小雨母亲的语气十分肯定。但小雨说自己没有神经病,“三年前的我曾是一名优秀的初中女生,各科成绩都在班里名列前茅。老师和父母给我的压力太大了,面对他们近乎完美的期望,我假装精神崩溃,装疯的目的是逃避他们给我的重压。”(12月12日《新商报》) 

    历史上有很多“佯狂避祸”的故事,而按照小雨所说的,她这个心智正常的优秀初中女生之所以装疯三年,却是为了逃避老师和父母的“双重重压”——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监视”下,小雨觉得自己没有释放压力的空间,直到有一天,她心中萌生出一个想法,或许自己真的疯了,妈妈就不会对自己有那么多希望了。

    或许,在小雨的父母看来,他们自己为小雨做的一切都没有错,使得孩子“精神崩溃”也并非他们的本意,但他们这种过度的敏感与呵护显然是变了“味”。正如高尔基说的:“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如果爱孩子只是出其本能,而缺乏理性的话,这种爱就只能是“母鸡之爱”了。

    古人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也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发展。”可见,古往今来,教育的目的,首当其冲的应当是人的全面发展,要成为一个懂得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健康的人。但时下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恰恰忽略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学生早晚是要步入社会、直面立足、生存、发展和就业压力的,而畸形的爱只能哺育出弱不禁风的温室中的花朵,不但缺乏自信力和坚韧力、独立生活能力差,更严生的是心理承受能力十分脆弱,容易出现叛逆、做事极端等心理障碍。比如大学生自杀、离家出走等新闻就常见诸报端,可见在对孩子教育的问题上,科学的定位、明确的方向和合理的手段是多么重要。

    “心病还要心药。”小雨三年倔强的“装疯卖傻”不是药物所能治愈的。佯狂三年的小雨缺少的不是一个好医生,而是一份真诚的关怀。归根到底,这不仅仅是一个心理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一个花季女孩何以做出“装疯三年”的骇人之举,难道不值得全社会共同反思吗?(王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