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虐待小动物[图]
2007-12-12

    来源:新浪网

孩子为何虐待小动物(图)

孩子为何虐待小动物

  佳佳5岁,是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她和家里养的小狗是好朋友。可是,自从转到一所新幼儿园后,父母却发现佳佳常拿剪刀剪小狗的毛,甚至用棒子狠狠地打小狗。父母无法理解,佳佳现在为什么不喜欢小狗?她到底出了什么心理问题?

  心理分析

  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障碍的表现,是孩子发泄心中的郁闷、缓解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

  人具有攻击和破坏的本能,当遭遇心理压力和挫折境遇时,就可能激发出侵犯动机,出现攻击性。佳佳本身性格内向,沟通能力不强,与新老师、新同学不能有效沟通,而佳佳的父母工作繁忙,忽略了她的心理感受,于是陌生情境所带来的恐惧、不适渐渐郁积起来。

    佳佳急需找一个渠道发泄,她无法对父母和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发泄,温顺可爱的小狗就自然成了她缓解心理压力的发泄对象。

  给家长的建议

  上面的案例提示家长,如果自己的孩子虐待小动物,你要从教养方面、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等方面寻找原因。对孩子多给予心理上的关心,以免孩子的精神压力转化为心理病变。

  1. 用关爱化解孩子的苦闷

  平时工作再忙,每天都要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感受,尤其是孩子刚入园或转园时。让孩子在外面积压在心中的苦闷在家庭中发泄出来。

    对孩子多些关心和爱护,不仅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如学习方面的困难、同伴之间的交往、个性发展的需要等。只有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2. 加强爱心教育

  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到动物园看看动物,结合孩子具体的感受体验给孩子讲讲动物和人类的关系,讲讲小动物的可爱、它们对人类的益处,引导孩子友善地对待它们,激发孩子对小动物的爱和同情心。

  3. 适当使用奖惩手段矫正孩子不良行为

  少数孩子虐待动物成“癖”,父母一定要及时批评教育,让孩子明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适当使用奖惩手段矫正孩子不良行为:

  ◆ 如果孩子停止虐待小动物达到一定时间,给予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

  ◆ 如果孩子虐待小动物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时间,要剥夺孩子最喜欢的某项活动(比如半年不去游乐园、两个星期不许看动画片等)或某些吃的东西(比如一个月不去吃西餐)。

  ◆ 有的孩子虐待小动物,是想用恃强凌弱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能耐。对此应耐心但严格对他进行教育。

  利用奖惩手段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父母一定要使孩子明白受惩罚的原因,还要达到家庭教育的一致,使惩罚的效果得以巩固。

  4. 不养小动物

  如果孩子虐待家中的小动物,家长不妨把饲养的小动物送给亲朋好友或动物收养机构,让孩子失去虐待的对象。更为重要的是,听不到父母每天的唠叨或训斥,感受不到父母的负强化,孩子会慢慢地淡化此类行为。

  如果父母知道孩子虐待动物的原因,注意多方面地关心爱护孩子,孩子会健康成长,长大后不会变成具有攻击性人格的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