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作家力掀"天赋教育"风暴[组图]
2006-11-17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黄全愈的儿子矿矿亲历了美国天赋教育,图为矿矿和他高中的生物老师在教室摔跤,融洽、平等、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也是美国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

  吴双英 供图

  作者黄全愈博士(右)和儿子矿矿。矿矿是美国天赋教育的亲身经历者,也是黄全愈对美国天赋教育认知的一个重要来源。

  吴双英 供图

  本报讯“聪明的孩子并不是智慧的学生”、培养“考生”还是“学生”?……前日,在湖南少儿出版社、湖南教育学会举办的“培养智慧的孩子———中美教育比较”研讨会上,旅美作家黄全愈和他的素质教育力作———《天赋教育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天赋教育风暴。

  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

  “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是中美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前日,虽然远在美国的黄全愈没能赶来参加在湖南的新书见面会,但他用一封致与会者的来信生动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获奥赛奖,但中国的高校无成人获诺贝尔奖?根本原因是我们只培养‘考生’,不培养‘学生’。”在信中,这位留美教育学博士尖锐地指出:“考生”和“学生”虽只一字之差,但却有千里之遥。奥赛需要考生去回答现成的答案,但诺贝尔奖需要学生去探索未知世界的东西!

  “考生是以‘学会’为目的的寻找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者,学生是以‘会学’为手段的探索未知世界者。”黄全愈边解释边举了两个发人深思的事例:美国四年级小学生研究气象谚语,不仅要掌握仪器去预报天气,还要证实和证伪民间气象谚语。而国内重点学校四年级的课,老师往往“赶圩”式地急急忙忙直奔答案。

  “别人让孩子在研究中证实或证伪一个假说,我们连解释‘为什么会错’的机会都没给孩子。”黄全愈痛心地说:美国基础教育练的“童子功”是“授人以渔”的慢功,后劲十足。而中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大多是“授人以鱼”,虽来得快但后劲不足。

  “颠覆”美国天赋教育

  “美国到底有没有搞不搞神童教育?”

  “美国不仅搞神童教育,而且是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地搞!”黄全愈一语惊人,美国50个州都在堂堂正正地立法搞天赋教育。在美国,具有天赋及才能的儿童指的是经过合格的专业人士识别后认为具有突出能力和杰出表现的孩子。而天赋教育是针对孩子某方面的特长提供所需要的特殊教育服务。

  比较美国对天赋教育法理的充分思辩、对天赋教育步步立法的做派,黄全愈个人认为,中国的“神童教育”更像一个起早贪黑、粗放经营的手工作坊。在这个“天才加工厂”,谁都可以成为“制造”天才的“工匠”;只要进行适当的考试或选拔,几乎任何学校都可以进行所谓的“天才教育”。

  “给他人提供天才教育的服务,是件十分严肃的事。”黄全愈指出,在美国,一般的老师没有资格教天赋班,只有特定的老师才能教。

  “国内的新课改已经强力铺开,怎样才能‘颠覆’美国这种只面向少数人的天赋教育,使之面向中国的每一个孩子?怎样才能借鉴美国天赋教育去推动新课改?”随着这些问题的提出以及他的详细回答,一个在大洋彼岸日夜在键盘上敲打的留美学者他那时刻牵挂中国教育的赤诚之心跃然纸上。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