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北大“哭穷”教授给涮了
2006-11-17

前一段时间,北大副教授“阿忆”网上抖搂工资哭穷,着实感动过不少网友。事情尚未平息,就有媒体透露:“哭穷”教授喜迁新居啦,新居是刚在中关村附近新购置的一套豪宅,价格差1万不到300万,首付90万。“阿忆”称,他计划两年内还清按揭月供的贷款本息共计460万。

原来“哭穷”教授在哭穷之际已在教学之外兼了两份差事--一个电视栏目的总策划和一份电视杂志的总编辑,年收入不下一二百万(来源同上)。300万豪宅住上之后,估计“阿忆”没必要再网上“哭穷”去了,当教授不挣钱,咱也干脆不指望它,反正有的是挣钱的门路。有了钱心里自然就平衡多了。

可是回想一下“哭穷”事件,想想“阿忆”当时“楚楚可怜”的样子,总觉即别扭又好奇。北大那么多教师,工资比不上“阿忆”的肯定不少,他们这些年都是怎么过的,为什么单单“阿忆”一个人站出来哭穷?

我觉得首先是一个职业认同问题。“阿忆”虽然身在北大,但并未将自己与教师身份挂起钩来,入了乡了随不了俗。他还把自己定位在日进千金的大编导、名主持人之上,用《南方周末》的话说“他是揣着一本厚厚的存折来到北大教书”,“本来就是一个富人”。全身散发着贵族的光芒咋就领着穷教书匠的工资。角色的乱位让他深感委屈——严格地说应该是优越,由委屈引发的哭穷行为实际上也是“阿忆”在有意无意摆弄他的优越感。

再一个是对职业的认识问题。教师是什么?领国家的饷干育人的活,一教书育人的职业,朴实平淡,距奢华千里之遥。不知道“阿忆”是怀着一种什么期待进的北大,我想至少不是冲着教书育人而来。1987年26岁的陈章良从美国获博士回国教书,被聘为北大副教授的时候,拿的是每月250块钱的工资,住的是系主任家里的一间猫屋(和猫同住一个房间),(《时代潮》2004年17期)但凭借着对职业的爱好还是一路走了过来。换了“阿忆”还不哭翻了天。

记得“阿忆”哭穷之后,媒体都把关注的视角聚焦在那张4786块钱的工资单。现在想想大家还是被“阿忆”给涮了。按照“阿忆”的消费水准,别说4000多块,再涨上十倍,就算一月40000(可哪个学校又出得起),那还得6、7年不吃不喝才能住上300万的豪宅,谁又能拦住他照样哭穷?所以“阿忆”哭穷只是一个游戏,摔出话题,让富人唏嘘穷人愤怒,至于他自己,则早已将此事忘了,他压根就没指望那点钱过活。

[稿源:红网]

[作者:刘道彩]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