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板凳”凝聚邻里乐融融[图]
2007-11-22

来源:大连晚报

“公益板凳”凝聚邻里乐融融

 

 

 

 

 

 

 

 

 

    

     春柳社区35号楼院里,“爱心老人”蓝玉林一手打造了70多个增进邻里感情、宣传和谐社会的“公益板凳”

    ■文/本报记者 卢真珍

    ■图/本报记者  欧阳洋

    本报讯  走进春柳街道春柳社区35号楼院,整齐摆放在院子中间的一排排小板凳,一下子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这些小板凳和普通的小板凳不同,每个上面都写着字:“爱国守法”、“长寿乐观”、“光明正大”……

    楼院里的居民告诉记者,这些就是35号楼院特有的“和谐小板凳”。这些小板凳让楼院里多了份温馨和欢乐。前几天,小板凳的制作者蓝玉林老人还被沙河口区评为“爱心老人”。 

    退休老人打造“公益板凳”

   “爱心老人”蓝玉林今年68岁,是位退休老党员。退休后的蓝老经常帮助邻居,清理楼院卫生。随着楼院人口结构的变化,邻里之间的情感渐渐地淡化,大家每天只顾着自家的事情,彼此之间很少沟通。

    看到这些,蓝玉林老人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为什么生活好了,人却疏远了呢?怎样才能让大家重新建立起感情、像一家人一样的坐在一起呢?”

    今年上半年,蓝老看到居民装修后扔掉的废弃木料时,想到用它们做小板凳放在楼院中供大家休息、聊天。在一天的时间里,十多个小板凳做好了。晚上,当大家看到院子里多了几个小板凳时,便坐了上去,聚在一起唠起了家常。

    效果达到了,蓝玉林老人仍不满足。他看着光秃秃的板凳,又萌发了新的想法。他在板凳上写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长寿乐观”、“为人正直”、“正大光明”、“和谐向上”、“和睦相处”等和谐话语。

    当大家再次看到写有宣传语的小板凳时,都很高兴,纷纷坐在自己喜爱的小板凳上。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邻居们都愿意聚在楼院里了。 

    小小板凳增进邻里感情

    眼看小板凳不够了,蓝老又抓紧时间做了60多个,让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小板凳。每天,买菜、下班回来的邻居们都不着急回家了,大家都愿意先在小板凳上坐上一阵子,说说今天的新鲜事。晚上,楼院的很多居民都会出来,坐在自己喜欢的小板凳上,唠唠家常。

    居民们说:“以前我们相互见了连声招呼都不打,现如今‘小板凳’不仅消除了我们邻里之间的隔阂、冷漠与排斥,而且增进了大家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互尊、互敬、互帮、互助的精神。‘小板凳’已经成了大家唠家常、说心里话、凝聚邻里情的‘和谐小板凳’了。” 

    大家一齐动手美化家园

    和谐不是靠说的,还要做出来。蓝老和邻居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将楼院里废弃的石头瓦块清除,将花坛里的杂草铲掉,重新种上了新的梧桐树,摆上了精心雕刻的根雕,安上了用废弃油漆桶做成的烟灰缸,在醒目的地方写上了“爱心社区、和谐家园”、“关爱互助、共建和谐”的文明标语。

    大家还纷纷出钱,将楼道、楼梯、大门都粉刷一新,并在每个门洞上都画上了美观、整齐的公示栏。

    不久前,在蓝老的倡议与组织下,楼院的居民们举办了一场“关爱互助、共建和谐”楼院联谊会,当晚楼里所有的灯都灭了,而楼院的灯却显得格外的亮,所有的居民都从家中出来了,坐在小板凳上感受着这美好的时刻。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