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19日电(包秀文 斯琴高娃)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有一对年过八十的蒙古族夫妇,身体硬朗,四世同堂,家庭生活其乐融融,让人羡慕不已。
今年89岁的老人苏能加木苏和她80岁的妻子沙日希嘎尔,1947年结婚后,风风雨雨一同度过,相濡以沫已达60年。
11月12日,在巴彦浩特镇政一巷一间平房里,记者看到了银发如霜的苏能加木苏老两口。苏能加木苏喜欢看报,在他的桌子上,一份《阿拉善日报》蒙文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大爷,您还看报?”记者大声询问,耳朵有点背的老人也大声回答:“我一直都看报,我眼睛好着呢!”怕记者不相信,老人干脆拿起报纸大声用蒙语念起来,铿锵有力,一点都不像个马上就90岁老人的声音。
苏能加木苏是阿拉善左旗原腾格里苏木特莫乌拉嘎查的牧民。他的妻子沙日希嘎尔是政协阿拉善盟一届委员,1964年曾经作为劳动模范代表,在北京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光阴似箭,转眼间两位老人都已是耄耋之年。如今,他们在巴彦浩特与女儿、孙女儿生活在一起。从他们绽放着笑容的脸上,我们读到的都是幸福。
老人的女儿,今年58岁的查干础鲁告诉记者,老人特别关心阿拉善的事情,前几天,他从报纸上看得家乡要建飞机场的事情,激动得不得了,逢人就打听与此相关的事儿。
在查干础鲁的记忆里,父母是那么善良勤劳。两位老人先后被评为嘎查、苏木、旗、盟和自治区劳动模范,在老人的家里,有一面墙挂满了各种奖状和荣誉证书。
父亲苏能加木苏有着宽广的胸怀,他总是教导女儿:“人心对人心,四两换半斤。你对人好,人自然对你也好。不要与同事、邻居闹矛盾,要以善心对人。”母亲沙日希嘎尔体弱多病,父亲总是起早贪黑伺候着,忙里忙外,没有怨言。父母互敬互爱一辈子,用他们的行动,为孩子作出了表率。
受父母的影响,查干础鲁和丈夫及女儿和女婿,都对长辈很孝顺,一家人和和美美,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今年10月22日,查干础鲁带着老父亲去了一趟北京,圆了老人的一个梦想。
苏能加木苏一直想去北京,想亲眼看看北京天安门,看看毛主席纪念堂,但多年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行。女儿对老父亲的想法心知肚明,她先让老人做了一次全面体检,得知老人身体很健康,可以出远门后,马上到银川买了飞机票,让老人这辈子第一次坐了飞机,第一次逛了北京城。
在雍和宫,几位外国人看到身着民族服装的苏能加木苏,得知他都快90岁了,还千里迢迢从内蒙古来到北京,都非常震惊,纷纷抢着和他合影。在宾馆,在飞机上,只要有人听说了老人的事,没有一个不吃惊的,他们都用自己的相机与老人合影留念,对老人的长寿和健康表示由衷的钦佩。
记者了解到,查干础鲁家马上就要搬到楼房了。苏能加木苏和老伴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巴彦浩特的楼房越来越多,我们马上也要搬到新楼房住了,心里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