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名牌是什么心理?
2007-11-14

来源:中山黄页—人民网

    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把馒头加肉片放进麦当劳的包装,也一定会有不少人啧啧称赞,“麦当劳的馒头就是好吃”。这虽然是句玩笑话,却道出了生活中一个常见的现象,任何物品只要贴上名牌标签,就会受到追捧,甚至没有人去追究它的真伪。

    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来,这反映了人们存在“易受暗示”倾向。现在,各种名牌广告对消费者狂轰滥炸,人们在无形中接受了外部暗示。并把外部暗示转化为自我暗示,进而认为无论哪种商品,只要贴上名牌商标,就是好东西。

    其次,名牌消费还满足了人们对自我认可和外部认可的需求。只要每天吃名牌、穿名牌,就相当于向别人人宣布:“我是有钱有地位的,你们都得尊敬我”,进而认可自己,觉得自己真如想象般那样有价值。

    当人们从名牌消费中获得心理认同时,名牌的意义就不仅是实物消费,还有附加的社会意义;吃名牌穿名牌就不仅是物质享受,更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为了满足这种心理,人们即便使用假名牌,也感觉自己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此外,名牌消费还体现了“从众心理”。从众指的是人们受周围环境中他人的影响,更容易做出与多数人一样的行为。如果有人非要唱反调,这个人就很容易被孤立,在这种压力下,他就更倾向于模仿别人的行为,以便得到归属感。

    其实,这三种心理都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对名牌产生过度依赖,进而盲目追求名牌。需要强调的是,追求名牌可能造成诸多问题。

    例如,在没有能力购买真名牌时,就会购买假货,助长了人们的虚荣心;而有能力购买时,总是追求名牌,就容易养成穷奢极欲的消费习惯。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