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21cn.com 2007-11-12 15:19:18 人民网
“别给不买票的人让座!”上海市实行70岁以上老人免票乘车政策后,不止一位免票老人遭遇公交司机和售票员的“小气对待”。(11月7日《新民晚报》)
为何老年人遇到如此尴尬,是谁让惠民政策难以执行,为何会遭遇公交公司的“不大气”?笔者看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同时笔者也提出三点对策。
首先是政府的政策界限不清。尽管财政有“公交预算”,但由于公交预算是给公交“婆婆”的,不是给公交“媳妇”的,就是在预算报告中,也看不到公交预算究竟是多少。将公交放在“交通运输”这只“大筐”里只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多与少都给了交通主管部门,这样公交这位“媳妇”如何去向交通这个“婆婆”讨要,是一个策略问题,更是一个上下级关系问题。这种“公交预算”朦胧得着实让人看不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得在新的预算报告中要让“公交定位”和“公交预算”提上议事日程,不能让其再朦胧下去了,朦胧的结果只能是公交和老年人的尴尬。
其次是公交公司到底是公益性事业,还是营利性事业。公共交通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定位的尴尬,公交到底是公益性事业,还是营利性事业,说公益就得进行财政预算,进行补贴。说营利可得要对一些特殊群体进行优惠或者免费,这样就是政策的打架和利益的分割。难免造成不少问题,老人免票,尴尬公交难免“小气”。公交公司作为公共交通应当是公益性事业,不是自负盈亏的产业,如果解决了这个“观念定位”,上海的公共交通才能真正体现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更能让老年人不再尴尬。
再之利益格局是制约公交公司小气的根本原因。说实话老年人上车后,作为有着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于是年轻人就得给老年人让座,可老年人既不买票,还要让买票的让座。对于乘客心里也有几分怨言,也不满意,对于公交公司也有说辞,主要是老年人影响了其生意,对其他乘客也有所影响,这不是利益的分配问题吗?要解决此问题,建议公交公司可在公交车内适当设些老年人专用坐位,这些座位只供老年人坐,如果没有老年人坐时,其他人可以享受,如果是老年人专用座已经名花有主,对不起,没有坐位的老年人也只能忍耐一下,作出一些牺牲了。这样可破解利益格局双方的问题。白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