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people.com.cn
人民网安徽视窗11月8日讯 笔者近日下乡调研,发现农村许多六七十岁的老人仍然在“不遗余力”耕种着农田,而且还照看着外出打工的儿子和儿媳留下的孙子、孙女,而且三个孩子都很调皮,学习成绩又不理想,可让老人伤透了脑筋。
凤阳县是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多,老人比重较大。全县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约占全县总人口八分之一左右,其中留守老人占半数以上。笔者通过对部分农村留守老人的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尽管体质渐差,疾病不断,但仍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老人不仅要担负起抚养教育孙辈和耕种农田的责任,而且要担负监护的责任。
农村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应当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以当前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关爱帮助留守老人。
笔者建议,有条件的村委会可以象赵庄村一样成立农村老年人协会、老年人互助会、老年人活动中心等,配备简单的设施,使老年人老有所乐,有归属感。同时强化家庭养老功能,通过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使在外子女能够经常与自己父母保持联系,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对在尊老爱的年轻人应予以大力表彰,以促进和提倡“孝”文化的发展。
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尝试建立农村养老制度,由农村轻壮年劳动力每年出一部分钱,村集体经济拿一点,财政补一点,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让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参加进来,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另外还可以通过引导有经济实力的当地能人、民营企业家、凤还巢投资等多渠道的办法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并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空巢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部分钱,搬进托老所,进行社会化养老。同时,建立“党员义工服务队”、“爱心小分队”,帮助留守老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马顺龙 许河兵)
来源:人民网安徽视窗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08日14: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