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今天发布的《二00七中国民营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民营企业家在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九成民企老总表示压力大。据分析,民营企业家群体目前除了自身的压力之外,还面临着来自社会各个方面不同观念、不同文化的冲击。
调查显示,当问及“不少人对企业家存在误解和不少人对企业家有一种仇富的心理,这样的说法你是否同意时”,均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家表示非常同意或比较同意。(11月6日中国新闻网)
超过一半的企业家表示非常同意或比较同意社会仇富心理,如果不是企业家的心理错觉,那么,只能说明,这是企业家对自身财富安全的一种担忧。
一些企业家通过偷税、贿赂、官商勾结等不正当手段,贪婪地攫取了社会的财富。而由于自己的财富或部分财富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或渠道攫取的,所以,一些人在享受财富带来的快乐的时候,烦恼也应运而生,他们时刻担心着,那些穷人会伺机觊觎自己的财富。所以,他们越来越为自己的财富担心,越来越为自己的人身安全担心。
前两年,一些富人担心自己的财富及人身安全,甚至不惜移居国外。在一些富人的眼里,让自己产生财富的国家却成为了“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国家”。殊不知,正是自己的国家为自己提供了财富。
多项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社会20%的人拥有整个社会80%的财富,而另外80%的人只拥有20%的财富。
贫富差距的加大,也拉大了贫富阶层的距离,无论是消费观念、消费习惯还是生活场所,富人与穷人之间均产生了较大隔膜,形成了富人与穷人“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场景。
而由于社会上发生了一些涉及富人的刑事案件,这部可避免地加剧了富人的恐惧心理。认为社会是仇富的,穷人对富人嫉“富”如仇,这其实是富人的一种错觉。其实,在各种刑事案件中,更多的当事人是普通人。
笔者出生在农村,至今还在农村与城市间奔波,靠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买不起商品房,进不起酒店、舞厅等高档消费娱乐场所。虽然生活“自给有余”,但在当地,笔者绝对属于“贫民阶层”。
然而,笔者却并不“仇富”。为什么?
一是觉得社会对每一个人都是一视同仁的,富人的财富,是富人的智慧、能力以及打拼取得的,这是对富人的回报。只要自己有能力,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富人。
二是自己的能力有限,知道自己成不了富人,既然天上不会掉馅饼,当然也不会掉财富,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心里有了这样的想法,对富人的财富也就坦然。
既然自己成不了富人,那么,就选择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要社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要富人不以鄙夷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只要富人没有以不可告人的手段榨取我们兜里本来就不多的钱,我们就会生活得坦然,对富人的财富也就不会有非分之想,更谈不上什么仇富。
可是,虽然我们的心里坦荡荡的,但是富人为什么却老是坐立不安呢?看来问题并不是出在穷人的身上,而应该从富人的身上找原因。
笔者想问一问那些担心仇富的企业家,你们的财富是怎么得来的?是靠自己的打拼,一个仔儿一个仔儿积攒的,还是靠投机取巧、偷税漏税、坑蒙捌骗、欺行霸行攫取的?你们在积累了社会财富的同时,为国家、为社会又做了什么?
据中华慈善总会曾经统计,其所获捐赠70%都来自国外和中国港台地区,内地富豪的捐赠不到15%。在内地富豪15%的捐赠比例中,并没有有名的富豪。
难怪胡润在发布今年的慈善榜后,炮轰丁磊和张茵等往届百富榜首富,认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关心慈善。
富人的慈善缺位缺少的不仅仅是爱心,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富人漠视了社会,才造成了他们的心理焦虑,正可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富人以自己扭曲的心态来衡量整个社会,其结果当然是“仇富”的压力越来越大。
担心仇富,其实是富人的心理焦虑“综合症”,所谓的仇富,不过是某些企业家的偏见。要想治愈“仇富焦虑症”,回报社会无益是最好的良药,建议那些担心仇富的企业家多多“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