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吉老人读十余个专业 学龄等于校龄
2007-11-03

来源:中国网

 虽已被老师劝退,吴正吉仍常赶来旁听

昨晨8时,沙坪坝区重庆大学门口,86岁的吴正吉焦急地站在路边,一辆出租车开来,手拿笔墨的他蹒跚上车。"中山四路老年大学,开快点。"8时50分,车停在市老年大学门口,急得满头大汗的吴老松了口气,艰难地走上楼去。

 

吴老风风火火是去上学,他21年的学龄与市老年大学齐龄。正是这21年不经意,让他创了一项"重庆之最"——读老年大学最长时间的学生。

 

学龄等于校龄

 

吴正吉是南下干部,1981年从原市蔬菜公司离休,每天除了看报,不知干啥,"日子过得很不自在"。1986年,听说市里将成立老年大学,吴老当天就到报名地点咨询、报名,成为老年大学第一批学员。

 

刚成立的老年大学没有教室,在外租房上课,教室地点随时变化,一个班40多名学生,书法、绘画等轮流上,很多老人没接受过正规教育,特别珍惜这个学习机会。

 

两年后,第一届学员毕业,不少人回家安享晚年。吴正吉以自己画得不好为由,向老师请求"留级",呆在学校和下一届学员继续学习。

 

第二次毕业时,学校不仅增加了招生名额,还将专业细化为书法、绘画、花卉、摄影、文学等,吴老又报了摄影、文学等其他专业。一个专业一周上一课时,剩下的时间自己练习,吴老觉得,这样的晚年生活"非常充实",不仅有人教,还可和同学切磋。

 

21年来,学员们走了一批又一批,吴老却始终不愿离开。后来,学员越来越多,怕报不上名,他总是在一学期结束时,就先把名报上。书法、绘画、推拿按摩等,近10个专业的初级班到高级研修班,吴老一一读了个遍。

 

今年9月,因许多老学员不走,导致新学员无法入学,学校动员老学员退学,吴老才恋恋不舍地放弃了报名。但他依然在国画班开课时,前来旁听。

 

车费比学费多

 

3年前,吴老因患脑梗塞,在重庆大学的女儿将他和老伴接到沙坪坝区同住。经治疗,吴老留下后遗症,走路困难,只能挪碎步。每次从女儿家到车站,别人只要5分钟,吴老要用半小时以上。在上清寺下车后,走到中山四路老年大学,10分钟的路程,他要挪50分钟。

 

为了不迟到,每次上课,吴老早上6时就起床,中午上完课,要傍晚才能回家。到后来,吴老只有打出租车去上课,再坐出租车回家。上一次课,车费就要50多元,成了老年大学学费最贵的学员。

 

尽管如此,吴老仍不愿放弃老年大学的生活。如今,他虽不再常去学校,但国画组校外联谊会每月一次的活动,他仍坚持参加。

 

对此,许多人不理解,吴老说:"读老年大学可增长知识,结交很多朋友。更重要的是,学习可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与子女的隔阂越来越少。"

 

火爆背后的尴尬

 

据了解,老年大学像吴正吉一样自动"留级"的学生不少,有的带着保姆来上课,还有的把老伴、退休的儿女也动员来上学,全家一齐上阵。每年7月,很多老人凌晨就赶来排队报名。

 

去年,有老人头天晚上就赶来排队。为此,学校只好将报名工作提前,正式报名时间还没到,全校20多个专业2000多招生名额便已满员。

 

市老年大学教务处有关负责人说,因为许多老学员不愿离开,该校每年2000多名的招生名额最多只有500名新生能报上名。

 

近年,有学习欲望的老人越来越多,学校只好将学习时间延伸到了双休日,每年,还会在预定名额外再增新班。近年,各区县也成立了老年大学,全市目前共有40多所。因不少学校条件有限,老人们宁可舍近求远。他们说:娃儿都要上重点大学,我们也要选好的。

 

目前,该校收费除了电脑、摄影等专业学费稍贵外,其他专业每学期近50课时,只需100元左右学费,比社会培训班便宜数十倍。以舞蹈专业为例,社会培训班每月10课时收费400元,一学期下来至少1600元,而该校只需100元。

 

老年大学资金来源分财政拨款和学员学费两部分,市老年大学成立21年,财政拨款仅数十万元,资金成了遏制老年大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人士认为,如能在银发教育市场引进民间资本,将是一件利民大事。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