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限 孝心永恒
2007-10-28
  张碎英和她的婆婆
  陈爱月和她的母亲
  徐松林和他的母亲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今年重阳节前夕,温州健康女子完美俱乐部为倡导和弘扬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的社会风尚,特意委托本报《家庭周刊》帮助寻找“社区孝星”,欲为这些好儿女、好媳妇、好女婿们,献上一份敬意、一份爱心。

  近日,在鹿城区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走进一些尊老敬老的好家庭。“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母亲是我们家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孝敬老人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一句句朴素的话语,深深感动着我们。这些好儿女、好媳妇、好女婿们都用自己的爱心,为老人营造了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弹奏出一曲曲孝敬父母的动人之歌。就此,我们从中采撷了三个尊老敬老好家庭的故事。

  有人说,健康文明的家庭应从敬老做起。或许,从他们身上我们也能学到点什么!

  后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做儿女的往往在失去亲人之后,才深深体会这句话的涵义。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孝敬老人是儿女的应尽之道,子女应多体谅、理解父母的苦心,父母的牵挂,父母的需要,不要总以没时间为借口,冷落了亲情,而到头来后悔莫及。

  张碎英:

  婆媳好比亲母女

  “好媳妇当属张碎英!”这是91岁的婆婆林乐民对身为鹿城区华盖社区主任的儿媳妇——张碎英的一番发自肺腑的赞叹之词。

  的确,都说婆媳难处,但55岁的张碎英和91岁高龄的婆婆共同生活了30多年,从未红过脸。婆媳之间的感情胜似亲母女。

  张碎英于1978年结婚。出嫁之前,母亲一直教育她,要孝敬公婆。结婚后,张碎英打心眼里把婆婆当作自己的娘。婆婆林乐民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知书达理,秀外慧中。生活中婆媳俩相敬如宾,感情尤其融洽。

  张碎英告诉我们,老人也一直将她视如己出。早年,张碎英曾因习惯性流产,怀孕后不得不长期卧床休息,是老人忙前忙后照顾着她;张碎英与丈夫工作忙,也是老人主动帮忙揽下了部分家务活。一家人生活乐陶陶。一晃多年过去,儿子渐渐长大,婆婆也一天比一天老。

  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老人躺在床上休息,张碎英在边上看电视。突然,她回头发现婆婆拿在手里的遥控器掉落了,再一看嘴巴歪了,说话也口齿不清了。凭经验,她预感到老人有中风迹象。事不迟疑,连忙喊来家人,将婆婆送到医院。那天,张碎英一夜无眠,守护在婆婆身边。由于得到及时医治,老人的病情没有恶化,很快恢复了健康。

  2002年,老人白内障病情加重,眼前一片模糊。婆婆血压偏高,要不要动手术,张碎英一时拿不定主意。因为婆婆坚持手术治疗,最后孝顺的她还是遵从了婆婆的意愿。“让我感动的是,婆婆深明大义,怕我背负太多的责任,在手术前自己执意签下了自己名字。”

  这些年来,老人年老心却不老。“婆婆喜欢看电视,喜欢下楼搓麻将。说来不相信,虽是九旬高龄,上下七楼没有丝毫问题。”张碎英笑着说。近段时间,老人又迷上了在网上下象棋。闲暇时,张碎英就手把手的教婆婆,并不断地给予鼓励。

  生活中,张碎英时刻关心婆婆需求。老人有一个养生秘诀,每天喝少许酒,养身健体。张碎英就准备了许多酒,啤酒、白酒、红酒应有尽有。眼下,婆婆稍有上火,她就为其买蛤士蟆……

  张碎英有句“名言”: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她也一直以此为宗旨,严格要求自己。2005年,张碎英获评“温州市十大孝敬之星”等光荣称号。2006年,她所在的华盖社区因为敬老工作突出,荣获“全国敬老先进”。

  采访结束时,张碎英告诉我们:“无论谁都会有老的那一天。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善待老人!”

  徐松林:

  爱书法,更爱母亲

  在市区上陡门沁园社区,有位在邻里间颇有口碑的“名人”—— 徐松林。65岁的他多年潜心苦练书法,毛笔、硬笔书法作品曾屡获国内外书画大赛大奖,是北京等地的书画艺术研究院的签约书法家。但是让人更为敬佩的是,徐松林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儿子,他三年如一日与家人一道悉心照料着瘫痪的老母亲——

  徐松林的母亲李月红今年82岁。3年前6月的一个清晨,身板一直硬朗的老人突发脑溢血,摔倒在窗口。在医院连续住了6个月后,落下了偏瘫的病症,生活不能自理,并且失去了语言功能。

  老徐自打结婚后一直随同母亲生活。在他的记忆中,母亲从来就是个勤劳、朴素、善良的人。多年来,她为这个家倾注了全部的爱:受苦受累操持家务,带大两个孙子孙女,不顾年老体弱摆小摊贴补家用。七八年前,位于人民路的老房子拆迁后,母亲还把全部的钱交给了儿子……

  对于母亲默默的付出,老徐感恩在心。在母亲生病后,老徐朝夕侍奉,他要尽可能地让母亲过一个快乐的晚年。

  每天早上5时,老徐准时起身搀扶母亲上厕所。7时许,母亲起床了。帮忙穿好衣服后,老徐将母亲抱到轮椅上,并端水给她洗漱。“妻子在家专门负责洗洗刷刷的事,她身板瘦小,搀扶老人把屎把尿的事,根本吃不消。”

  弄好早点让母亲吃过后,老徐便推着母亲出门,到小区花前树下呼吸新鲜空气。“母亲是个爱热闹的人,身体好的时候经常出门看戏、串门,生病后困在家里,常常感觉孤独寂寥。”

  除了平日里琐碎的护理外,每隔三天老徐夫妇俩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为老人沐浴。他们一人搀扶着老人,一人帮忙擦洗身子。洗完澡后,老人神清气爽,舒舒服服,老徐夫妇却累出一身汗。

  沁园社区干部谈及老徐夫妇孝敬老人的事儿来赞不绝口。“这些年来,经常在小区里看见老徐推着穿着干净清爽的老人出门玩耍,作为子女能做到这种程度真的很不容易。”以致当我们上门时,老人也不断用手势和举动示意说,“多亏了儿子媳妇的照顾。”

  早年曾在洞头当过老师的老徐,一直非常热爱书法。可眼下,为了照顾老人,经常不得不放弃练习时间。老徐笑着说,“书法是我多年追求的兴趣爱好,但是照顾母亲却是我每天的头等大事!”

  陈爱月:

  四世同堂享天伦

  陈爱月的家位于上陡门二组团,小小的两居室,还不到60平方米。看到我们到来,陈爱月立即进里屋慢慢地将母亲张通花扶到客厅。老人今年82岁高龄,头发一尘不染,身上干干净净,虽然动作有点迟缓,精神气色却是很好。

  老人共育有5个子女,陈爱月是老大。四十多年前,陈爱月从浙江机械技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德清县工作,直到十年前退休后才返回温州。“以前母亲随弟弟生活,我到了温州后不想让弟弟妹妹太操心,干脆就把母亲接到家来。”

  2004年4月的一天夜里,老人起身小便时,突发脑梗塞,摔倒在床边。陈爱月与丈夫连夜把母亲送到医院。整整一个月,老人卧病在床,大小便失禁,臭气熏人。陈爱月悉心照料。老人身体一天天好转,能开口说话了,可以起身了,可以下地了……等到恢复得差不多时,岂料又一次病倒了。

  那是2005年11月份,因为天气突然转凉,老人脑梗塞复发了。经这一折腾,老人身体虚弱了很多。陈爱月每天为母亲抓屎抓尿,擦洗身子,换洗衣服,与丈夫一起细心呵护着母亲。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为了使母亲恢复健康,他们竭尽了全力。

  听说五谷杂粮有益老人健康,他们就每天早上先为老人冲一杯麦片或芝麻糊;在早饭稀粥里加入红枣、小米、黑米等;

  老人牙齿不好,爱吃软饭、熟透的菜。尽管自己不喜欢,他们依然照顾母亲的喜好烧饭时加了足量的水,烧菜时把青菜、肉煮得烂烂的;

  老人体质差,他们就买来螺旋藻、21金维他等补药,提高老人免疫力,并且隔三差五的为老人炖阿胶、红糖、生姜等滋补品;

  老人喜欢看电视,他们就坐在边上陪着看,并做起了讲解员……

  在陈爱月与丈夫体贴的照料下,老人精神愉快,生活舒适,身体也恢复得很快。眼下,她行动基本自如,不过偶尔还会大便失禁。老人对海鲜情有独钟,但肠胃不甚好,每次吃多了总会拉肚子。就在前一天早上,老人还把大便拉在裤子里。

  在他们家,我们意外发现老人住的是朝南的亮堂堂的大房间,一米五的大床宽大舒适;陈爱月与丈夫两人却挤在朝北的小房间里。“也都十来年了,习惯了。”他们笑着说。

  一个月前,陈爱月的女儿生下了可爱的宝宝,她因此也荣升为外婆。幸福的笑容挂在他们脸上。是呀,对陈爱月夫妇俩来说,没有什么比四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更开心的事了。

来源:温州晚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