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0 人民网
人的一生有将近1/3的时间都花在睡眠上。但是,由于工作、生活压力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失眠苦恼。许多人也意识到运动在治疗失眠中的作用,但专家提醒--
今年40岁的江女士睡眠一直成问题,有朋友告诉她运动治失眠很有效,好多人都这样治好了失眠的毛病,可以试试看。江女士闻之立刻付诸行动,办了一张健身卡,每天晚上下班就直奔健身房,健身操、拉丁舞、瑜伽、形体训练,赶上什么做什么,每天锻炼近一个半小时,回到家已是晚上9时,上床后,人累得像散了架一样,可头脑清醒,怎么也睡不着,更难受了。她不解,为什么运动疗法到她这儿就不灵了呢?
对此,省第六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张香云解释,江女士运动后失眠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睡前进行剧烈运动,美国睡眠协会的研究指出,导致大量出汗的运动,或运动时间与睡眠时间间隔过短都会对睡眠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二是运动量过大,全身肌肉酸痛,精神在运动结束后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也容易导致失眠。
据专家介绍,根据失眠时间的长短,可将失眠分为短暂性失眠(小于一周)、短期性失眠(一周至一个月)、慢性失眠(超过一个月)三种类型。实践证明,运动对治疗各种类型的失眠都有一定效果。美国睡眠协会提出改善睡眠质量的八条原则中,参加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就是其中一项。因为体育运动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神经、体液的调节,在这个过程中,各系统的机能,包括主管睡眠的神经系统都得到增强。所以说,运动对失眠症具有非特异性疗效。经常运动的人,多数不容易失眠。
不过,专家又提醒,有些失眠患者片面地认为,白天运动量越大、越累,晚上睡得就越香。像江女士这样比较盲目地投入运动,效果自然不理想。所以,在选择运动前应做好以下四件事。
一是先查体摸清个人身体状况。抑郁症、躯体疾病以及心理压力等都可出现失眠,患者应先搞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失眠,这样才可对症治疗。例如,如果是躯体疾病引起的失眠,比如大脑病变、慢性疼痛、高血压、夜尿症等,就应该先治疗基础疾病。而对抑郁症引起的失眠,则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二是选择运动项目。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以有氧运动项目为主,如快走、跑步、游泳、骑自行车、健身操、跳绳、踢毽、瑜伽、登山和球类等。对于体质较差的人,早上最好进行太极、气功、散步等缓和的运动,使身体慢慢地苏醒过来。对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不需要每天运动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一般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像走路、慢跑、游泳、有氧体操或骑自行车等,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对睡眠有很好改善。而运动也不一定要进行专门的锻炼,下班后到超市转转,买买菜。其实走路更是一味治疗失眠的“良药”,如果每天能走五千到一万步,大多数人的失眠问题可迎刃而解。
三是选择早晨、下午运动最好。大量的科学研究都显示,早上和下午锻炼,对改善睡眠有显著作用。根据有关睡眠与运动的研究资料表明,早晨、上午9~10时、下午4~5时的时段运动较好,这三个时段空气相对新鲜。此外,应选择在环境安静和场地平坦坦的地方运动。选择早晨运动,能使头脑清醒,学习工作效果好;选择下午运动,可以消除一天的紧张和疲劳;若选择晚上运动,最好在睡觉前一小时结束,且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运动后入睡困难。有的人躺下半小时睡不着,又起来运动,这样就会延迟入睡时间,导致睡眠时间不足。
三是掌握好运动量。主要是运动强度和运动数量。运动强度一般以运动后的即刻心率来评定,应当在[(220-年龄)×60%~85%]次/分钟的范围内。运动数量以距离、次数和时间来评定,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调整运动量。刚开始时定在低限,身体适应后再考虑慢慢提高运动量。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最少5分钟以上。另外,运动至少要在饭前半小时结束,饭后至少半小时才考虑开始运动。运动结束后,身体既要有轻松愉快感,同时也应有适度的疲劳感(指半小时左右能恢复体力者),没有疲劳感就没有提高,效果也不明显。
最后,专家还强调,体育锻炼预防失眠以持之以恒、运动适量为原则,根据自己的体质、体能、基础、兴趣爱好等选择适量的体育活动。一旦制订好运动计划后,就要循序渐进地实施计划,一般需要4周以上的适应时间,适应后要将运动进行到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锻炼,是无助于解决睡眠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