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扣发毕业证、学位证逼大学生还贷
2006-11-14
暨南大学2002级学生王某,也因未还清贷款被学校扣发两证。他告诉记者,之前找工作达成意向的两家公司要求出示两证原件,后经解释协商公司同意看复印件,但学校仍不愿提供复印件,最终导致他失去这两次工作机会。

高校扣发学生毕业证、学位证逼学生还贷

重庆大学1999级和2000级毕业前未还清贷款的学生迄今都没能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给就业带来很大麻烦。因为同样的原因,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广东部分高校毕业生也被学校扣发毕业证和学位证。

被扣两证学生指责学校做法不合理,而扣发两证的学校则称这样做实属无奈……记者调查发现,当前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亟待出台可行措施,并与学生、学校、银行三方共同努力,尽快破解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难题。

拿不到高校两证,找工作困难重重

来自江苏省农村的范某2000年考入重庆大学某学院本科,家庭困难的他申请到13500元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2004年毕业时因成绩优异保送研究生,但因没还清贷款被扣发两证。由于是保送本校研究生,他在经历几番周折后还是入了学。

然而,他的同学汤某、靳某、赵某却没这么幸运,因同样理由被扣发两证后就业时遭遇很多坎坷。

记者随机调查了重庆大学本科2000级和1999级毕业生,申请助学贷款未能还清的都没拿到两证。

广东暨南大学2002级学生王某,也因未还清贷款被学校扣发两证。他告诉记者,之前找工作达成意向的两家公司要求出示两证原件,后经解释协商公司同意看复印件,但学校仍不愿提供复印件,最终导致他失去这两次工作机会。

扣发学生两证,实属无奈之举

记者采访重庆大学助学贷款管理中心主任于心党时,他有些激动地说:“你看看我这里的记录,到现在有600多万元贷款没还清,有的甚至连利息都不付。学生不还款,银行就不愿继续提供贷款,我们这么做也实在是无奈之举。”

于心党说,该校只给1999级和2000级未还清贷款学生发了两证复印件。虽然助学贷款规定学生在工作四年内还清,但一些学生缺乏诚信,故意不还款,学校没有手段追回贷款,所以只好扣证。考虑到毕业生找工作难,学校去年开始不再扣发两证,但之前遗留问题很难解决。

制度需要完善,政策亟待细化

如何化解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重庆市教委总会计师邓睿、暨南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教授袁祖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等专家认为,学校扣发两证、银行不愿提供贷款、个别学生骗贷等现象,都是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助学贷款政策不完善和目前的制度缺陷。

为此,有关专家建议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出台助学贷款管理的实施细则,规定具体的操作办法和奖惩办法;二是制订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的还贷制度,提高学生还贷积极性;三是制订增强还贷约束和防范逃贷风险的有效办法。(据新华社重庆11月13日电 记者张琴郑天虹 刘丹)


国家助学贷款指南
 

 

  [相关新闻]
  重庆30名大学生欠贷款 拿不到毕业证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学生介绍,自己是三峡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学生,今年毕业。“因为我欠下万州农业银行数千元助学贷款,校方将毕业证和学位证扣留。”据称,该专业的学费较高,不少学生因家境贫寒无法全部交清。 [详细]

  建行状告石油大学23名欠贷未还的大学生
  建行认为23名毕业生的行为严重侵犯了银行的合法权益,遂将他们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双方的借款合同,并要求23名被告归还所借款项的本金和利息。
  据了解,这23名被起诉的毕业生来自全国不同的省份,毕业前他们分布在中国石油大学不同的年级与系科。他们大部分家在农村。
[详细]

  [相关评论]
  大学生欠贷问题需要多重对策
  事实上,很多企业或社会机构,都是乐意为大学生设置奖学金的。另外,我们也呼吁更多有眼光的企业,为那些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优秀大学生偿还债务,这也将激励贫困大学生在学业上更努力。
[详细]

  谁给欠贷大学生挖好了道德陷阱
  有时候面对大学生的种种行为我们很痛心,许多媒体也就是是抓住这种心理进行大肆的炒作。其实媒体这些做法就像给大学生挖了一个“道德陷阱”,犹如逼宫,就是让你去跳,然后它获得商业卖点。就像浙江大学这四个学生我们骂他们没道德,没诚信……
[详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