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何缺乏幸福感?
2007-10-11

来源:中国经济网—新华网

人们为何缺乏幸福感 心理学提出幸福不对称论

    人们渴望幸福,往往又缺乏幸福感,这是为什么呢?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心理学教授尼科·弗里达日前提出“幸福不对称论”。

    他认为,即便引起愉快感觉的环境一直存在,这种感觉也很容易消散。然而,消极的情绪却会伴随着环境而持续存在。就是说,人类很容易适应快乐,却永远不能习惯悲哀。

    西班牙《趣味》杂志援引弗里达的话说,情感是不对称的。积极情绪较之消极情绪强度弱,且持续时间短。快乐、幸福和迷醉的感受会变得乏味、苍白。

    不对称论认为,如果从前曾让我们沉迷并带来快乐的事情不断重复,就会变得乏味,但消极的情绪却不会如此。

    另一些科学家从其他角度来研究人们缺乏幸福感的原因。精神病专家乔治·伯恩斯为了探究幸福感和促其生成的生物神经学理论依据而对一些被认为乐天派的人进行研究。

    伯恩斯认为,只有当人们感到不幸的时候,只有当遇到困难,面对新鲜刺激和以前从未完成的目标的时候,人们才能够取得进步。事实上,这个理论在艺术创作上也很经典。

    在人的一生中,有些困难是不可避免的。但很多专家认为,历经艰难险阻有助于最终获得幸福。

    在困难面前,人的大脑会进入一个蓄势待发的停滞阶段。人们需要经过历练使人格成形。有时,后退是为了进步。虽然会经历痛苦,但直面困难的人最终要比逃避的人更加幸福。只有经历过艰难险阻的人才相信幸福。

    幸福只是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还需要通过艰苦的努力来具备其他积极因素,例如助人精神、同情之心和创造能力。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从小就明白不经历风雨就不能见彩虹。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