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残疾记者团队采访特奥会 用不同眼光报道赛事
2007-10-08

 
中国网  文章来源:新浪网 | 时间:2007年10月08日

  记者的身边不时地有一名全盲的盲人记者在听比赛,然后利用录音机采访,他叫杨青风。而一名低视力的金玲用出色的英语采访了多名外国客人,还采访了国际特奥会主席施莱佛先生。低视力的高山则在一边费劲地写着稿件,主要工具是放大镜和望远镜。他们是"一加一"北京残疾记者采访团队,上海特奥会赛场留下了这群特殊的身影。

记者找到了北京"一加一"工作室的发起人解岩,当这名地道的北京残疾人将一张名片递给我时,我的手清晰地摸到了名片上的盲文。

"你知道全盲的人和全聋的人怎么沟通吗?"性格最活跃的全盲"记者"杨青风这样反问记者。杨青风的身影在赛场上到处可见,他就是靠耳朵听,就能听到所有内容。他毕业于北京联合科技大学生物医学系,他的父亲是公司的负责人,妈妈也在公司里上班。出生时就什么都看不见的杨青风从小就造就了坚强的性格,他要完成健全人一样的工作。"什么都看不见,你苦恼过吗?"记者问道。"还行,老看不见,就习惯了!"杨青风这样答道。他说:"我们是特殊的记者,希望大家承认我们的工作。"

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金玲有着出色的英语会话能力。记者多次看到她采访外国友人,而被采访者不仅认真回答,而且都很尊重她,因为她的一只眼睛一看就知道是残疾人。许多次,采访者金玲总被别人当作了被采访者。

解岩说:"我们是通过市残联,自己申请,作为记者采访本届特奥会。我们这个团队一共8个人,这次来了4个人,我们通过线路给电台等新闻媒体传新闻。"

杨青风说:"以记者身份参与特奥会十分荣幸,其实这也是我们的测试赛,希望也是我们未来采访残奥会的预演。我们的眼光与健全人不同。我要通过残疾人的眼睛,报道特奥会。"(本报上海今晨专电)记者孔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