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文章来源:新浪网 | 时间:2007年10月08日
记者的身边不时地有一名全盲的盲人记者在听比赛,然后利用录音机采访,他叫杨青风。而一名低视力的金玲用出色的英语采访了多名外国客人,还采访了国际特奥会主席施莱佛先生。低视力的高山则在一边费劲地写着稿件,主要工具是放大镜和望远镜。他们是"一加一"北京残疾记者采访团队,上海特奥会赛场留下了这群特殊的身影。
记者找到了北京"一加一"工作室的发起人解岩,当这名地道的北京残疾人将一张名片递给我时,我的手清晰地摸到了名片上的盲文。
"你知道全盲的人和全聋的人怎么沟通吗?"性格最活跃的全盲"记者"杨青风这样反问记者。杨青风的身影在赛场上到处可见,他就是靠耳朵听,就能听到所有内容。他毕业于北京联合科技大学生物医学系,他的父亲是公司的负责人,妈妈也在公司里上班。出生时就什么都看不见的杨青风从小就造就了坚强的性格,他要完成健全人一样的工作。"什么都看不见,你苦恼过吗?"记者问道。"还行,老看不见,就习惯了!"杨青风这样答道。他说:"我们是特殊的记者,希望大家承认我们的工作。"
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金玲有着出色的英语会话能力。记者多次看到她采访外国友人,而被采访者不仅认真回答,而且都很尊重她,因为她的一只眼睛一看就知道是残疾人。许多次,采访者金玲总被别人当作了被采访者。
解岩说:"我们是通过市残联,自己申请,作为记者采访本届特奥会。我们这个团队一共8个人,这次来了4个人,我们通过线路给电台等新闻媒体传新闻。"
杨青风说:"以记者身份参与特奥会十分荣幸,其实这也是我们的测试赛,希望也是我们未来采访残奥会的预演。我们的眼光与健全人不同。我要通过残疾人的眼睛,报道特奥会。"(本报上海今晨专电)记者孔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