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可导致视力下降
2007-10-07


 来源:[YUAN] 【时间:2007-10-7】  【中国幼教网】 

    
 
   心理因素与视力下降好像搭不上边,但据英国《观察家报》报道,心理学家和眼科专家对4000名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青少年视力普遍下降与他们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P0
  
  无独有偶,我国的心理学家和眼科专家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专家分析,不良的心理因素导致视力减退大致有三种类型:
  
  1.条件具备型:这种类型多见于女性,她们为了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求得父母和老师的同情和谅解,往往以“眼睛看不清”为借口,避免繁重的学习任务。她们多数害怕学习,因此故意经常在暗处看东西,造成视力下降,然后以此来逃避学习。这类视力减退的青少年甚至会出现拒绝上课、头疼、呕吐、咬指甲等一系列特征。P4
  
  2.眼镜愿望型:这种类型的人通常表现为嘴上不说,但心里很想戴眼镜,所以常常在别人面前表白“视力不好”。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对戴眼镜的影视明星和眼镜广告中漂亮的或显示学者风度的形象的崇拜。因此,他们常常不是近视而乱戴他人眼镜,久而久之,慢慢地发展为近视。
  
  3.紧张型:有的青少年本来有轻微的近视,他们戴上眼镜完全可以避免视力的继续减退,却害怕戴眼镜,一提到戴眼镜就恐惧,一想到戴眼镜就心里紧张。于是长期拒绝戴眼镜或偷偷摘掉眼镜,以致造成视力下降。P8
  
  此外,不良家庭环境也影响儿童的视力。美国眼科医生发现,夫妻不和、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父母虐待孩子等,都会引起儿童视力障碍,这主要见于学龄前儿童,且常被忽视。成年人视力也与心理有关。据临床统计,90%以上的患者在眼病发作之前都遭受过心理创伤。在患者心理得到抚慰后,眼疾可获痊愈,但也有少数患者久治不愈以至失明。
  
  预防视力减退,除避免眼疲劳,看书学习时注意照明,做好眼保健操,多吃一些含钙、锌的食物及少吃糖之外,还要克服不良的心态。无论遇到什么不幸事情,不要过分悲伤和忧虑,同时要找医生进行心理调治。P12
  来源:中国医药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