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玩”家教走俏:是解放天性还是进一步压迫?
2006-11-12

   资料图:被媒体形容为“火爆”、“走俏”、“受宠”的陪玩家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上海、深圳、成都、杭州、长春、哈尔滨等地的家教服务机构,这种“另类”家教早在几年前就出现了,直到最近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新社发 井韦 摄    

    “现在的孩子除了跟电脑玩,还能跟谁玩啊”,一提起“陪玩”家教,北京师范大学勤工助学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李老师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实际上,被媒体形容为“火爆”、“走俏”、“受宠”的陪玩家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记者从上海、深圳、成都、杭州、长春、哈尔滨等地的家教服务机构了解到,这种“另类”家教早在几年前就出现了,直到最近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尽管舆论普遍认为,陪玩家教的兴起说明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陪玩家教的任务决不仅仅是“陪玩”这么简单。大多数家长在谈到“陪玩家教”的作用时都强调“是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在某大型家教服务网站,记者很快就搜索到数万名应征陪玩家教者的名单。这份长长的表格包括教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校专业等信息,其中大多数还都是在校学生。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春花就是其中一个。整个暑假,她每天的任务就是陪一个5岁的小男孩玩。“说是玩,其实一点儿都不轻松。家长要求我每天制定好计划,讲故事、做户外运动,还要专门拿出半小时陪孩子练习英语对话。”

    在正式“上岗”之前,春花经历了3轮面试。“孩子的母亲是一家公司的总裁,她委托下属帮忙找一个类似的家教。我接到家教中心电话之后,分别被公司秘书、经理面试过两次,第三次是总裁本人,也就是孩子的妈妈亲自找我谈话。在这些都通过之后,我才被允许见到这个小男孩。”

    “家长的要求就是,得让孩子高兴,一边玩儿一边学。”在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系读大三的李超说,“有时候就算小孩不听话,我再着急也不能批评。呵呵,得学着哄孩子,这是个不小的挑战。”

    李超的潜能就是在当家教的过程中被不断开发出来的。开始他只是教教文化课,可孩子的家长总是问他能不能教孩子点儿别的。这下,李超小时候学的钢琴、武术就派上用场了,有时候甚至还带着小孩子“杀”几盘国际象棋。

    说到玩和学的关系,作为家长的刘女士态度很明确:“虽然说是陪玩,但玩毕竟只是形式,关键还是要学点东西。”她说,要是去外面的钢琴班学,孩子的压力太大,容易产生逆反。像这样找个大哥哥来陪玩,不知不觉就学到了不少东西。

    “一边玩一边学”说着容易,但其中的分寸火候却不好掌握。春花就亲身经历过这么一回,直到现在说起来她还耿耿于怀。一次,她带着小孩玩折纸游戏,然后让他用彩色水笔把每个格子涂满颜色。“我是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我知道折纸是在锻炼小孩的手指协调性,填色是在练习手部的肌肉力量、准确性。还有,对颜色的选择搭配也能锻炼孩子的审美能力。”没想到却被孩子的姥姥泼了一头凉水:“这不是瞎耽误时间吗?有这工夫还不如多练练英语呢。”

    春花告诉记者,孩子的妈妈和姥姥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小的分歧。妈妈主张“玩得高兴就好”,而姥姥却坚持认为“既然请了家教就要学到东西”。妈妈倒是对春花没提什么具体要求,可姥姥却整天盯着,对照每天的计划表打“√”或者划“×”。夹在她俩中间,春花“挺难受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