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会决议解读:如何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
2006-11-10

新华网北京11月9日电 当前我国由于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仍比较低,相当一部分群众感到“上学难、上学贵”。为此,《决定》中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推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主要包括:

第一,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和许多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的择校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不够,满足不了广大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而根源在于政府投入不足。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促进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努力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第二,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并逐步在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面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农村居民和城镇困难群众是“上学难、上学贵”问题最突出、最集中的群体。因此,《决定》明确提出,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不收学费、杂费,实行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并要求把这一政策逐步向城市扩展(事实上,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在城市实施对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的政策,随着《决定》精神的贯彻落实,这方面的进展速度将会加快)。

针对城乡贫困家庭学生购买课本困难和农村需要寄宿的贫困家庭学生上学困难的情况,《决定》提出要全面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政策。农民工子女由于随父母在异地生活,普遍面临在当地学校“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决定》对此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保障农民工子女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三,“上学难、上学贵”问题,部分是由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学费引起的。

由于目前我国只是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因此对高中以上教育收费是政策允许的。当然,政策也明确规定,所收学费不能过高,不能超出大部分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同时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以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决定》还强调,要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行为。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

(来源:新华网)

新闻连续

教育部长:上学难上学贵若干年后会解决

中国教育部部长 周济  专访

难在哪?贵在哪?教育部长谈治理“上学贵”思路

中新网7月27日电 本周出版的《学习时报》刊发了对中国教育部长周济的专访。访谈中,周济谈到了教育部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的思路。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满意,有学上、有好学上应该是最大的满意。要对各级各类教育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到底难在哪里?贵在何处?如何分析?如何解决?周济说,就农村义务教育而言,再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起来以后,“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将会得到基本解决。

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主要是在“择校”,择校风愈演愈烈,择校费动辄几千、几万,成了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因此要下决心逐步解决“择校”问题。

就高等教育而言,现在上大学的门槛比过去低多了,但是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等,对许许多多贫困家庭学生来说是相当重的负担,因而要集中力量解决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问题。

当前要认真而切实地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春季,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000万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明年春季,这一政策将惠及全国农村所有的孩子;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家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坚持“绿色通道”制度;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进一步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安全工作等。(李玉梅)


借钱上学难,教育成农民难以承受之重

赵家最困难的事,就是孩子的读书费用。还算幸运的是,赵先明和爱人两边的亲戚都比赵的家境好,这几年三个孩子读书的开销,基本上都是靠他们资助。“除了借钱,家里没别的办法供孩子上学了。”赵无奈地说。

家里读书开销最大的要数老大赵利军。赵利军今年复读高三,去年他考上了江西一家第三批本科院校,但学费却要8000多元。高昂的学费让赵家望而止步,赵利军决定复读一年,争取考个学费便宜些又好点的学校。


[评论连读]

不但上学难,当教师也同样难!

前不久有位女老师带中学生坐旅游车外出,座位满了,惟一站着的是教师。驾驶员看不过去,动员学生让个座位给老师。学生居然说:“老师是我们花钱僱佣的,应当站着……”把老师看作佣人,是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亵渎,应予制止。

上学贵:名牌大学大门只对富人敞开?(图)

据统计,中国高校的人均学费从改革前的免费教育到20年前的200元,上升到2005年的5000元,在近20年间上涨了25倍,大大高于中国人收入的增长幅度。加上大学期间的住宿费和生活费,平均每个大学生4年花费需4万多元。2005年中国农村人均收入为2936元,一名大学生的花费接近一个农民13年的收入。《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显示,教育花费占中国农村和城市家庭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了32.6%和25.9%。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日常运行成本每个学生每年约1.4万元左右,实际上学生分摊比例达44%,而国外通常在15%左右。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