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解读“成人磨牙”
2007-09-03

来源:TOM新闻—湖南在线

心理专家解读“成人磨牙”

    一提起“磨牙”,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儿童的“专利”,但据调查,“磨牙症”在成年人也不少见,并呈逐渐增多趋势,不过,临床就诊者并不多,应引起重视。

    人在入睡后磨牙,医学上称为“磨牙症”。导致磨牙症的因素主要有牙颌因素如牙颌畸形、缺牙、牙齿缺损或过长、单侧咀嚼等、心理因素如大脑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和紧张状态等、其他因素如寄生虫、血压波动、缺钙、胃肠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等,都有可能引起磨牙症。 

    口腔生理学与心理学认为,口腔是人体首先兴奋的源点,是与外界交流的渠道,且口腔具有表示紧张、悲观等情绪的功能。

    当今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一个人都试图驱散生活或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体力运动和精神转移,而有些人则表现为磨牙。

    据研究,性格内向、压抑,特别是情绪不稳定、易紧张等个性是成人磨牙症发病的重要因素,而口腔疾病在磨牙症的发病原因中并不显得重要,心理因素往往占据首要位置。

    当人为逃避潜意识的心理压力时,在梦中或睡眠中会磨牙。

    研究还表明,磨牙是心理受挫的一种表现,也是患者必须就诊于心理医生的一个证据。

    心理学家认为,磨牙症是由于拒绝表示愤怒和憎恨,或无能力表示情欲所导致的一种现象。从精神角度分析,磨牙代表一种心理状况,特别是生气、焦虑、愤恨、悲观和受虐待时,磨牙更为突出。

    与磨牙相类似,很多人会突然无故“咬紧牙关”,这也是“磨牙症”的一种。

    这些人潜意识中所表现的心理状况,是一种受挫和不满意。研究还表明,磨牙症者较非磨牙症者的悲观情绪更严重。

    也有人认为,成人磨牙是心理疲劳的一种特征,应当注意休息和调整自己的心态。但成年人磨牙却不被重视,究其原因,与人们对成人磨牙症的认识误区有关,据调查,有62.3%的成人认为磨牙症不必看医生,他们认为磨牙算不了什么,何必那么大惊小怪。

    专家指出,偶尔磨牙对健康影响很小,但长期磨牙,或每次入睡后磨牙的时间太长,则可导致心理及生理上的障碍。

    很多人磨牙后第二天早起觉得非常疲劳,伴随太阳穴侧肌疼痛,一天都精神不好,而精神不佳又会进而影响夜晚睡眠,导致磨牙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有磨牙症的成年人应积极就医,不可马虎对待。

    在排除生理疾病引起的磨牙后,应注意考虑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如果存在心理障碍,则应该进行自我调适,或找心理医生治疗。

    除了通过多种方式摆脱心理压力、稳定情绪外,还可应用以下的简单方法:

    ① 将桔皮洗净,放入白糖水中浸泡5天,每晚睡前吃1个桔子皮,连续3—4天则可见效;

    ② 每晚睡前吃一块约5厘米对方的生桔皮,用红糖水送下,连吃2—3天;

    ③ 每天用芦根50克开水泡茶饮用可有效缓解成人磨牙症。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