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师代课21年被炒续:"辛酸"感动中国(图)
2006-11-07

卸了3小时的货挣了12元

报刊前查看用工信息


找不到工作满脸忧虑

“我忍不住自己的泪水,因为我想起了童年的老师”,“吾乃平凡辈,读文泪潸流”……

惠老师的“辛酸”感动中国 众网友欲帮被辞退代课老师找工作

本报讯(记者朱静渊)11月6日,本报《零度关注》报道了庆阳市宁县代课老师惠志敏“失业”后在兰州打工谋生的辛酸经历,深深牵动了广大读者和网友。当天,国内多家户网站转载了本报报道。同时,北师大主办的《中国基础教育》杂志社全体员工,以及来自北京和兰州的读者希望通过本报及时和惠志敏联系,尽可能地对他提供帮助,解决其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困难。

从昨日上午到晚上6时许,本报热线电话96555不断响起,不少看完本报报道的读者通过电话询问打听惠志敏老师的情况。昨日上午,在北京从事网络编辑的张女士两次打电话告诉本报记者,她从网上看了本报有关惠志敏老师在兰州打工的经历后特别牵挂,她说如果惠老师的情况允许,她可以在北京介绍一份与文字相关的工作,同时设法为其联系好住处,如能决定行程,她会将路费汇寄给惠老师,希望本报尽快与其联系;同时,兰州艺院美术学校潘先生、兰州军正有限公司的朱先生、兰州某商贸公司的牛先生和平安保险公司的蒋女士等等,他们希望与惠老师取得联系后,设法帮助他解决工作。

同时,本报润霖饮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冯保也表示要为惠老师解决工作问题。

石女士是本报多年的读者,她在电话里说,“今天,我们单位不少同事看了《兰州晨报》对惠老师的报道后,很同情他目前的遭遇,我们都是同龄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也希望通过本报能够帮惠老师一把。同时,不少读者在电话里表示了对惠老师的问候和祝愿!

昨晚7时许,记者和惠志敏取得了联系,惠志敏伤感地说,在山上搬石头的工作也做不了了。最后在老乡的帮忙下,他现在在兰州一家教具厂暂时打工。当得知好多人关心自己的消息后,他在电话里哽咽了,过了好久他才断断续续地说:“当考试结束,相关部门口头告诉我不要再到学校上班,要我等待看有无转机的消息后,我感到非常的心痛。说实话,我还是非常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的……”同时,他向所有关心他的人表示由衷的感谢!

我们愿意提供帮助

惠志敏老师是北师大主办的《中国基础教育》杂志的特约编辑,昨日,该杂志编辑部全体员工在网上留言:希望惠老师在方便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和所有热心人一道,积极为惠老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是我们的特约编辑,我们为此事很伤感)。”

众多网友不仅深切同情惠志敏老师目前的处境,同时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为他提供帮助。

忍不住自己的泪水

惠志敏老师的经历还从另一个方面引起了不少网友对中国代课教师处境的牵念和感怀。一位网友留言说,“代课教师为我国的教育普及和全民素质提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也许他们没有文凭,可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当年我的老师中,很多就是代课教师,我接受他们的启蒙教育,受用至今!”有的网友情真意切,心情显得非常激动,“读着此文,我忍不住自己的泪水,因为我想起了童年的老师……”

“是什么让我们眼里饱含泪水,是什么揉碎了千万人的心灵,我是一名教师,我为我的同行……”一位网友作诗留言:“千年孔孟道,桃李谢恩师,数载解惑疑,白鬓传新知……吾乃平凡辈,读文泪潸流……”无数网友对惠老师表达了深切的牵挂。 [兰州晨报] 记者 朱静渊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