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情感成女大学生最大心病
2007-08-27

来源:滕讯大渝网—重庆晚报

    今天,是国家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确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日”。连日来,西南大学举办心理健康节,心理专家走进大学生宿舍进行心理辅导。

心理专家发现,在数千名参与咨询的学子中,自卑、忧虑者竟还不少,而情感问题成为女生最大的心理问题。

   “郁闷”成流行语

    大二男生小李告诉心理咨询师,他中学时代是家人的骄傲,老师的宠儿,同学的榜样,可因为在农村长大,眼界不如城里同学开阔,觉得综合素质远不如人,这让他很自卑。

    大三女生小袁说,她对自己的专业很不喜欢,就业压力又那么大,觉得学习“很没意思”,现在生活没了目标,每天无所事事。觉得对不起辛苦劳作的父母。

    心理专家表示,如今郁闷已成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天之焦子”的比例之大令人瞠目。

    心理专家解读道:在大学里,要认识到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才,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树立信心,至于家庭贫困并不可怕,贫困只是暂时的,是父辈一代的事情,要相信知识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情感问题较普遍

    今年读大三的沙沙(化名)是个很腼腆的女生,她告诉咨询人员,她从来没有恋爱经历,也没有一个要好的男性朋友,发现自己和男生在一起会很不自在,甚至是害怕。“无论如何与男生都没有共同语言,我怀疑自己有病了。” 

    记者在咨询现场看到,寻求心理咨询的以女生居多,情感问题是花季女孩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在近千份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中,300多位女生将情感问题选为自己心理的最大困扰。

    对此,该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王卫红的解读是:“爱情”是大学校园中的一个敏感的话题。“部分学生企图通过恋爱排解学习压力,所以从咨询情况来看,情感问题比学业困扰的负面影响更突出。”

    喜欢报喜不报忧

    美术学院的小张说,他很少把学习上的就业压力大,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等情况告诉父母,因为父母在农村,没出过远门,对大学校园一无所知;而只选择一些开心的事比如考试取得好成绩,参与班级活动很愉快等告诉他们,他觉得似乎难以和父母敞开心扉。

    专家解读:这种心理状态是正常的,已经成年的大学生需要独立,很多困难需要自己解决。如果生活中碰到一点小麻烦就向父母倾诉,父母不了解实际情况,往往干着急,难以解决问题。懂事的大学生把开心的事情与父母分享,让父母也感受到快乐,这是孝顺的一种表现。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