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北大开设“买肉”“陪聊”“串糖葫芦”专业!
2006-11-03

  几年前,北大出了个卖肉的陆步轩,几年后,北大又出了一个卖糖葫芦的武小锋,今天,北大又出了一个陪聊的高健。

  从2000年起,北大毕业生陆步轩租了房子开起了肉店,文弱书生操起了切肉刀。但卖肉的生意也不容易做,每天起早贪黑,一年忙到头,交了水电费、房租后也就所剩无几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的理想被现实的生活负担所代替。陆步轩表情有些痛苦地说,如今他不愿意看书。陆步轩毕业于北大中文系,这个农家少年在高考时曾是县里的高考文科状元。但毕业后因为工作失利不得不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并租房子开起了肉店,成了卖肉的屠夫。

  曾以普兰店市高考理科状元身份走进北京大学的武小锋,毕业后却因找不到工作,每天在家串糖葫芦卖。一阵寒风袭来,庄稼院里纸糊的窗棂被吹得哗哗作响。武小锋穿好衣服,蹑手蹑脚地将一大盆山楂从院子里的小房搬到炕上,小心地挑拣、挖核,然后将七八个大小不等的山楂熟练地穿在准备好的竹签上。武小锋穿糖葫芦的动作十分熟练。他要赶在早上7点之前,尽可能多的把山楂穿好,以备父亲在集市上多卖一些。此时,距离武小锋家200米的一户人家,武小锋的中学同学,23岁的王军(化名)也在炕上做着同样的活儿。武小锋不敢相信,若干年后,他竟会和王军干同样的活。王军,中学没读完就务农在家,而武小锋,曾是普兰店市的高考状元,北京大学的高才生。提起邓屯的武家,普兰店市安波镇的村民几乎无人不知。6年前,武家最小的儿子武小锋在高考中一举成为普兰店市的理科状元,考上了北京大学。“那是我们方圆几百里的骄傲啊,考上北大那还了得,毕业还不得上国务院工作啊?”安波镇张大爷的这种说法在庄稼院里曾风靡当时。接到北大通知书的那一刻,武小锋异常激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北大就是金字招牌,进了北大,就意味着将来可以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在大城市里谋份好工作。2005年7月,武小锋顺利从北大毕业,获得了北大医学学士学位。

  高健今年刚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毕业,在北大三角地摆出招牌招揽陪聊生意。高健称,因为一些用人单位不守信用,自己毕业近半年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才想出这一招数。高健的举动吸引了不少学生围观。有学生问他是不是要求太高,高健表示否认,说自己什么公司都去试过,包括只有30来个员工的民营企业。高健说,自己“陪聊”不是瞎聊,而是帮助解决大学生的一些心理困惑,如就业、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他不接受没有目的的聊天,费用随意给。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分管学生和就业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马化祥说,高健的举动属于个人行为,而且该生已经毕业,其行为与学校没有关系,他不好做评价。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就业没有问题,学院曾对全国的本科毕业生做过一个调查,光华管理学院2002级毕业的本科生平均年薪达17万元,在全国都是最高的,有的学生进入外资的投资银行,年薪高达50万元,所以,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根本不可能找不到工作。

  曾有专家为此评论说:市场经济下没有“丹书铁券”,并进而引起对“人才”定位的重新评估:公众已先入为主把北大毕业生定位为“人才”,但高学历与高能力大多时候不能画等号,人才的概念要变一变了。如果学历不能成为我们判断人才的唯一标准,究竟什么才能叫人才?

  为避免以后再出现状元毕业又失业的累人新闻,我紧急建议:

  北大应速设“买肉”“陪聊”“串糖葫芦”专业!

  建议北大:设置专业要看实用不实用

  北京大学,一直是排在全国大学之首的名牌大学,为什么还有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前有北大才子街头操刀卖肉,今有北大毕业生在家穿糖葫芦,这个问题完全应该引起学校的反思。虽然原因有多方面的,但毕业生不适应社会,实践能力差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北大教育难辞其咎。

  如果学校设置专业不问社会需求量,如果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只注重把学生关在教室实验室里动脑子,而不注重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及培养动手的能力,如果只用学校的很有名气的牌子吸引学生进来,还让学生只依靠那张牌子走入社会,而不注重提高质量鼓励学生在知识能力上积极进取,自然就会出现毕业生不适应社会的情况了。

  建议学生:别总是拿着北大的招牌挡风遮雨

  作为一个大学生,对此表现出来的不应该仅是非常愤怒,凭什么你清华北大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就可以上报纸上电视,然后诉说自己找工作的辛酸史,不久就有无数的企业找上门为你安排工作,而其他大学的学生就没有这个权利,仅仅是因为你们是全国顶尖学府的学生吗?仅仅是因为你们在高考中获得了高分,然后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就可以用北大的金漆招牌为你们遮风挡雨吗?你们找不到工作是你们能力的问题,同时也是北大应该检讨的问题。

[网络转载 作者:大头娃娃脑袋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