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2007年08月06日 08:59:49 来源: 重庆晨报
山东青岛城阳区用经济手段规范村民文明习惯,收效良好
如今的王家村建起了漂亮的社区服务中心。 记者 涂源 摄
“拥有绿色,拥抱自然。”山东青岛城阳区惜福街道王家村社区,街心花园的石头上写着这样的语句。村委会主任王崇省说:“村民要变为有素质、会享受的居民!”
旧村变成新城
十年前的王家村,农民种田为生,住的是土房子。1997年3月,王家村开始旧村改造,村里将旧房拆除,建起新楼房,住进新房的农民逐渐不再种田为生,他们自己住一套房子,租赁一套房子,租房收入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底楼门面租出去找的钱,村里进行集体分配。
城阳区离青岛市车程半小时,青岛机场在这里,相当于重庆的“渝北区”。这里已经基本完成旧村改造,因为这里的房价比青岛市区更便宜,而成为韩国人最集中的地方,街上店铺几乎全部是中韩文并列标注,“这里和韩国的‘新村’相比,有的地方已经领先了。”韩国生意人裴炫俊说。
在韩资企业打工,和韩国人做生意,成为城阳人新的收入来源,在王家村,就有5家韩资企业和一家日资企业,40%的村民在这些企业上班赚钱。
旧村变身新城,农业在城阳区的比重去年是3.4%,农民人均收入6804元,全区规划了46个居住组团。
村村有研究生
去年,城阳区城阳街道进了9个毕业生,到社区来工作。
“现在我们是控制大学生数量,太多大学生希望到这里来,我们只有出类似考公务员一样的题来考毕业生,有能力的留下来,所以,进的人2/3都是研究生,现在几乎村村都有研究生了。”城阳街道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到村里工作一个月交50块钱就能住廉租房,空调电视什么都有。”
改造之后,如何发展?城阳区不管是区府街道还是村子,都很重视智力资源。以人口不到600人的王家村为例,如果村民儿女考入名牌大学,一次性奖1万元,本科奖2000,期末考年级第一名奖2000元,班级前5名也都有300—1000元的奖励,而大学毕业生如果回村工作,还可以享受村副职以上的待遇。
规范居民行为
王家村开办居民集中教育,考试前六名有500—1000元不等的奖励,而居民无故不到者要扣居民福利10%,“我们要让大家记清自己是居民。”王崇省说。
记者在王家村“居民福利待遇”细则上看到:家里或邻里打架斗殴、不赡养老人、挑拨干群关系等行为,3—10年不享受养老金及所有福利待遇,王家村用经济手段规范着现在居民的行为文明。记者 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