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付费,我陪聊,填补了你的空虚、回报了我的劳动!”家住西安市丹尼尔小区附近的李老先生,就是通过这种“有偿陪聊”来娱乐休闲的。然而不少市民对此有异议。“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嘛!这是两厢情愿的事情!”从事“陪聊”工作的马女士表示:只要不含色情服务,老人花钱找人聊天是合理的,也是人性化的。(8月4日《三秦都市报》)
“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唠嗑……”看过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的人大概都记得这几句台词,现在不少老人都很寂寞,儿女成家立业各有各的事情,平时难得回家和老人们欢聚一堂,不少老年人虽然吃穿不愁,可是精神上却极大空虚,最缺的就是有个知心的人唠嗑,拉拉家常。有的老人为排寂寞,把全部“爱心”都放在了动物身上,日前就有某地老人花数万元安葬自己的一条狗。因为极度空虚,有的老人还因此晚节不保,一些老人们甚至把自己的生活戏称为“等死队”,而现在一些城市“陪聊”的兴起正是看准了老人们的这个“寂寞的市场”。
现在我们已经迈入了老龄社会,在城市的老年社会里,“空巢”老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夫妻相伴的家庭还好些,而许多丧偶和离异的老人“出门人一个,进门筷一双”,这份落寞的心情是常人难以理解的,他们的心情需要人理解,他们的心思更需要向人诉说。在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照顾这些寂寞的老人,社会上有专门的义工组织,他们会定期上门为老人服务,特别是提供心理咨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我们国家人看来,这些基本上都是儿女“应尽的义务”,但是现在年轻人生活和工作压力这么大,有的还不在一个城市里,虽然许多人很想“常回家看看”,可是在很多时候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我们常说要孝敬老人,要让老人们颐养天年,但是要孝敬老人要让老人们颐养天年,并不是让老人们丰衣足食就行了,更重要的还有另一半-------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在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能力解决他们的精神生活,而儿女们又难以解决的前提下,让老人拿出一点积蓄购买这种“精神食粮”,即快乐了自己,又帮助了别人,而且并不涉嫌违法乱纪,完全是一种社会和谐的需要,这何乐而不为之呢?正像一位“陪聊”女士所说,她们虽然是有偿服务,但给老人送去的却是安慰和关怀,这是老人们最需要的,更是物质和金钱难以替代的。笔者以为我们现在不仅不应该非议这种“唠嗑服务”,更应该宽容对待,同时有关部门更要对这种服务管理和规范起来,让老人们和“陪聊”者放心大胆的“交易”,这样一可以杜绝一些人打着“陪聊”的幌子违法犯罪,二可以给老人们和“陪聊”者更大的安全感。宽容对待这种服务,就是宽容对待我们的老人,也是给老人们送去多一点的爱。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