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心理应激”减压丸
2007-07-31

来源:中国医药报

    “应激”包括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两大类。“应激”的最直接表现是精神紧张。

    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应激”事件多种多样,社会、人生的变故,情感生活的改变,突发事件的出现等等,都会使人心理产生应激反应。

    如果我们能控制应激,建立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将任何应激性情况视为一种能产生有益结果的挑战,能激发人潜能的动力,应激并非都是坏事。但如果消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刺激,会使人精疲力竭、走投无路,其结果是很可怕的。

    下面有六种应对“心理应激”反应的措施,不妨试一试:
 
    一、要正视现实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我们可以认识却无法改变,事情是这样就不会是那样,客观地面对现实,不要再觉得它是“不可能的事”,也不必再,因为紧张焦虑于事无补。
 
    二、要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必须承认自己的力量有限,不必事事求成,也不必一人去“包打天下”,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实,要接受它、包容它。“想开点”这三个字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它是个人胸襟的扩展,是人生境界的升华。要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据此提出适合自己的合理期望。
 
    三、要学会倾诉内心的感受

    忧伤向亲友倾诉会减少一半,快乐与他人分享就能增加一倍。言为心声,当人的心灵受到撞击时,却强忍着不肯发声,这是违背健康规律的。

    因此,要找个合适的对象(可以是亲朋,或者到心理咨询机构找专业的心理工作者),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勇敢地说出内心的苦恼,进行一下必要的心理咨询与疏导,定能缓解“应激”给人心理造成的压力。
 
    四、要养成宽容的习惯

    宽容可以成为一种毋需投资便可获得的“精神补品”。只有心胸似海的人,在突如其来的压力面前,才能宽容和接纳自己,有效控制自己,表现出应有的沉着和大度,而不是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宽容,同时也是一种明智之举。发怒的人总是自认为有千万个理由应该发怒,殊不知发怒的后果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当别人的失误已成事实之后,一切争执、责罚都无济于事,而应该以适当的方式给予失误者批评和帮助,避免更大错误的发生。
 
   
五、要能直接面对最坏的情况

    敢于面对自己所不愿看到的事实,能接受最坏的情况,是心理承受能力强的重要标志。躲避问题的后果往往使问题进一步发展、恶化,错失解决问题的良机。其实,即使是最坏的情况,只要能清醒面对,还会有新的转机,让人发挥出新的能力来面对挑战。
 
 
   六、学会调息和放松

    紧张的一个生理表现是呼吸短促、心跳加快。那就让我们有意识地阻断、改变它,让呼吸深长舒缓,或许紧张的心情能放松下来。

    保持放松是减轻应激的最简单方法。具体方法是: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双肩自然下垂,闭上双眼,然后慢慢地做深呼吸,持续10~20分钟,紧张的心情就可得到缓解。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