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心理距离
2007-07-30

中国经济网  2007.07.30  来源:管理学家

    管理活动的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一种因素人们往往不太注意,这就是管理中的“心理距离”。

    只要有组织,就肯定存在层级。不管“扁平化”喊得多么响亮,总不会把组织压缩成一个平面。这种层级,必然会在上下级之间形成一定的心理距离。任何管理都是由人来操作的,人与人之间肯定存在差异。不管是先天差异还是后天差异,也必然会在人际关系之间形成一定的心理距离。职务距离和人际距离,都会对管理者本人以及所管理的对象带来微妙的影响。

    心理距离会产生一定的能量,所起的作用类似于物理学中所说的势能。过大,会使处于下方的被管理者感到压抑;过小,会使处于上方的管理者影响力减弱。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会下意识地调整这种距离,把它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例如,深谙此道的高层管理者,不论是党政机关的著名要人,还是大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他们很清楚自己同下属之间,尤其是同基层工作人员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层级性心理距离,所以在会见部下时,尤其是到基层视察时,会尽可能地压缩这种心理距离,拉近对方。

    具体做法就是表现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以尽量减少对方的局促和惶恐。而本来就天天同基层员工混同一起的小组长之类,他们知道自己同其他员工没有什么两样,距离很小甚至看不出来,所以往往要运用职权或者运用知识技能特长表现出自己的不一样,尽可能取得对方一定程度的敬仰,起码要得到尊重。这种现象的普遍性,从“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俗语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所以,到某些部门办事,那些小科员办事员个个颐指气使,而那些大头目人人心平气和,这实际上就是在潜意识中调整心理距离。学术单位举行理论研讨,刚刚出道的小人物往往锋芒毕露,言辞犀利;而那些功成名就的大人物往往老成持重,斟词酌句。原因无他,小人物是要向上努力,大人物则是向下俯视。

    但是,也有把握不好这种距离的。例如,某高官到机场接见某贵宾,贵宾刚从舷梯走下来,两个红领巾上去献花,高官大步上前,一把推开尚未完成献花礼仪的小朋友,开始同贵宾握手。一时全场尴尬,小朋友不知所措。这一举动,不但彻底拉开了高官同献花小朋友的距离,而且也彻底拉开了高官同民众的距离。

    学界也有类似现象,有些大腕级的人物,后生晚辈见了他们本来就战战兢兢,而该大腕还嫌不足,对这些小人物声色俱厉,唯恐显示不出自己的威严,结果是给自己的名声徒添几分霸气。高层的这些做法,即使不遇到当面反抗,也会遭人背后嘀咕。从管理的效果来说,只会起到副作用。

    凡是故意拉大心理距离的高层管理人员,归根到底是内心里面缺乏自信。但对下层管理人员来说,刻意拉大本来较小的心理距离,则会显得色厉内荏。所以,不管是上层还是下层,把握好心理距离的尺度,要害在于自己对这种距离的大小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过去曾经号召过领导人要同群众“打成一片”,但仔细想想,如果真正处于同一平面,领导人何来影响力?至于“平易近人”,正是上层拉近同下属距离的专用词汇,下层本来就不存在平易近人的问题。现实中把握不好心理距离的领导人,对待部下要么过分威严,要么过分亲昵,都不利于领导活动的开展。要做到让下面对自己“敬而不畏”、“亲而不昵”,有一定难度的,需要身居领导要职的人细细琢磨。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