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之家在各界关怀下幸福生活
2007-07-24

  施甸县老麦乡杨柳村平头山村民小组,有一户特殊人家,全家6口人中有5个盲人。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这个特殊的家庭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自尊、自爱、自强之路,过上了幸福生活。

  这个盲人家庭中,父亲张玉钦76岁,母亲魏小菊73岁,两儿两女4个孩子从小就没有大名。据介绍,张玉钦的眼睛原先并不盲,1983年,在一夜之间就失去了光明,4个子女从出

生之日起就什么也看不见。1988年,原施甸县委书记段兴祥下乡时了解到张玉钦家仅有老伴魏小菊眼晴能看见,其余全部是盲人时,决定将他们全部送到保山地区人民医院治疗,所需费用由县财政全部承担。地区医院请来了省内外专家会诊后确诊为先天性视盲,不可医治。为给这个有5位盲人的特殊家庭找一条生活出路,段书记又到地区民政局协调,让张玉钦最小的儿子到地区盲人按摩诊所学习按摩技艺。学艺回来的小儿子并没有像其他盲人一样进城靠手艺经营创收,而是在家中免费为乡邻服务。4个盲人子女中长子从小就在其父张玉钦的指导下学会了扭绳子,扭绳子这个行业虽然不能挣到什么大钱,但每年下来也有近百元的收入。老二、老三两个女儿虽然不会什么手艺,但在母亲魏小菊的长期引导和实际生活中,学会了上山拣松毛,回家扭成松毛绳后请人抬到街上去出售;她们还学会了做饭、养猪等家务劳动。据平头山村民小组负责人介绍,张玉钦家虽然是个盲人之家,但在公益事业建设中,他家累计出的义务工不比任何一家村民少。1997年,杨柳村决定,要修通杨柳至平头山村民小组的公路,小组村民决定不让他家出义务工(因修路放炮危险,恐防不测),但张玉钦家6个人每天从早一个牵着一个出工,到晚又一个牵着一个收工。小组长看着过意不去,就对他们说:叫你们别来,你们还来干什么?70多岁的魏小菊说:从县委、县政府残联到村民们都这么关心我家,我们不来出工,怎么对得起大家对我们的关心。

  15年过去了,这个特殊的家庭在党委、政府的关怀下,自强自爱奋斗不息,用真情回报社会。据老麦乡政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1999年,老麦乡杨柳村要对村完小和苤菜洼小学进行拆除重建,除上级补助外,人均还需集资80元,考虑到他家生活贫困,又是残疾人家庭,同意免去他家6口人应交的480元集资办学费。魏小菊得知后,将几年来县残联和党委、政府补助他家的节日慰问金凑足480元交给村委会,村主任说不收他家的集资款。魏小菊说:我家虽没有人上学,但我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近亲结婚酿下悲剧,导致这么一个瞎子家庭,现在出点钱建学校,让所有孩子都有书念。去年村里决定修通保山至杨柳的公路,人均捐资18元作伙工费,魏小菊又将春节慰问金再次拿出来。据介绍,这个家庭平时省吃俭用,但在出义务工和公益事业需要时,他们比别人还先行一步,体现了残疾人自尊、自爱和回报社会的真情。

  15年来,老麦乡党委、乡政府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为盲人家庭的生活尽一份力的事谁都没有忘记。今年3月初,老麦乡党委、乡政府换届结束后,新任乡党委书记吴明海到他们家家访时得知,这虽是个盲人家庭,但村里应尽的义务都没有少尽,还在交着村级提留时,当即表示:免去他们家这项义务。

  这个特殊的盲人家庭,由于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关怀、救济,不仅没有受到歧视,生活还不断得到改善。对此,母亲魏小菊流着泪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我家的5个瞎子怎能活到今天!”。

来源:云南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