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青少年步入健康文娱生活(图)
2007-07-24

2007年07月24日  来源:北京日报   牛爽


 
  

  青年宫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着社会教育者的重要作用。但是,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青年人的信息量和感知度已超出社会教育者想象,青年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理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何更好满足青年的文娱生活需求,提供更有价值的精神产品,北京市青年宫在此方面进行了探索,试图构建起针对青年人的新型文化服务体系。

  抓住心理特点避免说教灌输

  建立这个体系,一个前提性的命题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并在工作和活动中践行这一理念。
 
 
 
先来分析一下这个理念中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在青少年的文化服务体系中,服务主体自然是当代青年人。青年人的文化需求是需要身心愉悦的娱乐休闲活动。娱乐是他们的天性和权利。而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感兴趣的娱乐,比如蹦迪、电玩等,又经常不为主流社会所倡导的文化生活方式所认同。

  大体来说,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多愁善感,情绪起伏大。因为人生阅历尚浅,生活中出现的新鲜事物,会在青年人内心引起情绪波动。青年人的生活状态是职场压力大,而他们没有经过生活磨练,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很有限,这个时候最需要外界指导和帮助。青年人需要一个借鉴社会经验的渠道,需要一个释放压力的途径,需要一个获取快乐的健康方法。而能满足他们需要的说教式交流和灌输式引导,又因为本身形式较为沉重、娱乐性不强,而被他们非理性地回避,这就形成了矛盾。

  再来分析一下为“人”提供文化服务的实施主体。青年宫作为青少年重要的社会教育阵地和文化传承平台,肩负着促进青少年文化活动的良性发展和引导青少年正确健康娱乐的社会责任。它的社会定位和单位性质决定了它在用娱乐吸引青少年参与其中的同时,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青少年的文娱生活进行正确引导,用健康有益的方式,用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的活动去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引导青少年正确认知社会,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有时,这不可避免带有说教性,和能够吸引青少年的娱乐性相悖。这看似矛盾的两者正是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中相融合的。北京市青年宫在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积极发展,与时俱进,适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文化服务理念,并贯彻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秉承四大理念实施快乐教育

  目前,本市各区县都拥有自己的少年宫,它们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社会教育基地,也是青少年素质的培养基地。应该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融为一体,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更丰富的精神产品。以下是笔者在北京市青年宫工作几年来的四点经验与总结,希望能为青少年社会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改变传统观念,明确活动目的在人们传统的经营观念和思维定式中,存在着将教育与娱乐对立的观念,认为娱乐影响学习。北京市青年宫“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就是要尊重青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树立快乐教育的经营理念,从青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为他们提供文化服务,而不是以教育者身份自上而下地灌输。

  根据不同需求,设置服务机构北京市青年宫下属有北京青年文化交流协会、北京青年教育培训中心、北京青年人才服务中心、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等多个社会公益服务机构。北京青年文化交流协会以承办大型国际国内青年文化交流活动和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为主要工作内容。近年来组织了中韩青少年绿色使者交流营、北京七日摄影大赛、“绿色梦想彩绘奥运”青少年绘画比赛等各项活动,为首都青年提供健康的娱乐舞台。北京青年教育培训中心的培训内容涵盖外语、音乐、舞蹈等多个种类,不仅教授青年人各项专业技能,还提高个人修养和增长工作能力,极大丰富了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是国内首家专门从事压力管理服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机构。自2006年成立以来,陆续推出减压培训、心理健康讲座、减压游戏等活动,成立“减压俱乐部”,为重压下的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和诊断治疗。

  紧扣生活主题,策划活动项目

  社会生活主题,也就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只有以此为策划活动的根本,才能吸引主流人群的广泛参与。2006年,国家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创意经济大潮冲击着社会各个层面。北京市青年宫适时举办了“创意与青少年成长”论坛,邀请了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畅谈。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脚步一天天临近,北京青年文化交流协会策划组织了多个奥运题材的活动项目,比如“绿色梦想彩绘奥运”中小学生绘画比赛,现已成为中小学生中的知名赛事。

  增强互动特点,化被动为主动青少年不单纯是被服务对象,同时还是服务的提供者,这是北京市青年宫“以人为本”提供文化服务的一个创新举措。“首都青年街舞大赛”在策划之初,就请来了北京各大高校的团委老师和学生会文艺骨干座谈,他们关于首都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的介绍和对活动的建议,让主办方受益匪浅。在街舞大赛的筹办过程中,人大街舞社团的同学们有一整套的组织体系来执行各种实施细节,不仅节省了北京市青年宫的大量人力资源,还有力保障了活动有序进行。 方文/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