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盖的联排别墅主体已经竣工,毕老汉家将在这里分到一套上下三层的楼房
城市发展,马车相伴毕老汉的日子不多了
李老太心疼毕老头,她给他买了一份甑糕做早点,自己忙着给车上扛纸箱
老两口风雨相伴
等搬进别墅,马车上的日子就结束了。李老太开始为以后的日子盘算
人说老马识途,毕老汉家的那头壮年骡子也不含糊,只要是在西安三桥地界,不用毕老汉招呼,到了该拐弯的地方,它绝不会直行。
64岁的毕云亭老汉家住西安市三桥街道办三桥村第十小组,世代为农的他是个车把势,他和老伴李秀梅时常会套着骡子驾着马车出现在三桥的马路上。
地处城乡接合部的三桥村已不是传统概念里的农村,因为国家征用了村里大部分土地,村民们即使不用干活每年也会有一定的现金收入。按说老两口依靠目前的收入不用这样辛苦也可以养家糊口,可闲不住的毕老汉坚持要去河滩割草养骡子,套上马车给人运送废纸。
在建的西三环立交桥正好打毕老汉原来的住宅经过,如今他们暂时居住在桥下一排半亩地大的单独院子里过渡。进了院门感觉像是进了老式客栈,一排平房前面是一驾马车,马车后面是马厩,空气中弥漫着牲口和饲料的味道。
7月4日早晨5点多,老两口就起来喂好牲口、套好马车出了门。到了废品收购站,马车停在铁门外。门内的废纸箱堆得像小山一样,李老太照例往返搬运,毕老汉负责在车上码放整齐。3个小时过去了,1200公斤的废纸箱被整整齐齐装上了马车。李老太麻利地爬上车顶,老两口车上车下配合用绳子固定好,毕老汉两手一撑,屁股稳稳地坐上了车辕的末端,鞭子一扬,骡子拉着马车冒着小雨就上了路。
雨越下越大,老汉穿上雨衣,车顶上的老太也撑起了伞,骡子身上遮雨的塑料布掉了下来,毕老汉赶紧跳下车,把塑料布严实地盖好并用绳子绑紧。
等卸完货回到家里已是下午两点多,赶紧喂了骡子才张罗着给自己下面,还是关中人的老习惯,一勺猪油,一勺辣椒在碗里一搅和,呼噜呼噜很快就见了碗底。
毕老汉的马车如今基本上只给废品收购站运送废纸,一个月也只有那么五六趟活,与其说是挣运费倒不如说挣的是装卸费。因为路程只有十多公里,运送的货物又不是值钱的东西,所以货主找汽车找搬运工就很不划算,毕老汉和老伴两人既是司机又是装卸工,他们的马车才有了这点活路。
毕老汉的话语里多少对于生产队时代的三套车很是怀念,那时候的马车拉得多跑得快。那时候的车把势每天有0.5元的补贴,而当时一碗羊肉泡馍只要0.25元。到了1990年,老汉买了自己的马车,拉粪、运砖、送废纸,忙得不亦乐乎,慢慢地汽车越来越多,造纸厂越来越少,毕老汉的马车也就越来越闲。
老两口的两个女儿已经出嫁,22岁的儿子在西安高新区学习汽车修理,村里在双拥路盖的联排别墅主体已经竣工,毕老汉未来的房子将是一幢三层400平方米的别墅。别墅的底层有专门的车库,毕老汉知道骡子是进不了小区的,他已做好卖掉骡子卖掉车的思想准备了。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赶紧娶个媳妇回来,他和老伴趁着身板结实抱抱孙子。
来源:网易